詞條:帶
(1)
帶
dai
(2)
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相當於「又」 [also]。如:[他]連說帶比劃的,就交上朋友了;帶口(隨口)
(3)
表示附有較小的數量 [and little]
你不是常常說,你才三十帶點,日子還很長麼?--沙汀《困獸記》
(1)
帶
dai
(2)
佩帶 [wear]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史記·項羽本紀》
帶刀升座。--《隋書·禮儀志》
帶長鋏之陸離兮。--《楚辭·屈原·涉江》
(3)
又如:帶甲(披戴盔甲的將士;又比喻戰亂);帶劍;帶刀
(4)
攜帶 [bring]
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世說新語·德行》
應元帶刀鞬出,躍馬大呼於市曰。--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5)
又如:帶了兩本笨重的法律書去審判。又指具有…作為屬性或特徵。如:他把他的老習慣帶進了新生活
(6)
撫養 [bring up]。如:他是由一位農民大娘帶大的
(7)
引導某人或某物 [lead]。如:帶將(帶,領);你帶路,我們跟你走
(8)
兼管 [also;be concurrently in charge of;look after]
謝為太傅長史被彈,王即取作長史,帶晉陵郡。--《世說新語·言語》
(9)
具有某種標誌或特徵 [have]。如:帶葉子的橘子
(1)
帶
dai
(2)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間的一根帶子和用帶的兩端打成的結。下面象垂下的鬚子,有裝飾作用。本義:大帶,束衣的腰帶)
(3)
同本義 [broad belt]
帶,紳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從重巾。--《說文》
不說帶。--《儀禮·士虞禮記》
之子無帶。--《詩·衛風·有狐》
帶裳幅舄。--《左傳·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世說新語·文學》
子墨子解帶圍城。--《墨子·公輸》
(4)
又如:帶冕(大帶和冠冕);帶圍(腰圍,腰帶);帶鉤(皮革腰帶上的金屬鉤。形狀一端曲直,另一端為圓鈕以承鉤。有動物形的,也有鑄花紋的);帶頭(舊時衣袍外腰帶上的扣頭,常鑲以金、玉等裝飾物)
(5)
泛指狹長形條狀物 [belt]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清·姚鼐《登泰山記》
(6)
又如:褲帶;鞋帶
(7)
根據緯度和溫度把地球表面分為5個大帶的任一帶 [zone]。如:溫帶
(8)
生物地理區的典型帶狀區。如:海洋濱岸帶;南方生物帶
(9)
以某種特殊性質、作用或成分為特徵的地球物質(如岩石)的分帶、分層或層系。如:飽和帶
(10)
輪胎 [car tire]。如:車帶;裡帶;外帶
(11)
婦科病名 [gyrecological disease]。如:白帶;赤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