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成分組成:
麻黃2兩(去節),連軺2兩,杏仁40個(去皮尖),赤小豆1升,大棗12枚(擘),生梓白皮(切)1升,生薑2兩(切),甘草2兩(炙)。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出處:
《傷寒論》。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治:
濕熱黃疸,兼有表邪者。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加減: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功效:
解表散邪,清熱除濕以退黃。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潦水1鬥,先煮麻黃再沸,去沫,次納諸藥,煎取3升,去滓,分3次溫服,半日服盡。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制備方法: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1.《金鑒》:用麻黃湯以開其表,使黃從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熱也;佐、姜棗者和其榮衛也;加連翹、梓皮以瀉其熱,赤小豆以利其濕,共成治表實發黃之效也。成無己日: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濕熱也。2.《古方選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表裡分解法,或太陽之熱,或陽明之熱,內合太陰之濕,乃成瘀熱發黃,病雖從外至內,而粘著之邪,當從陰以出陽也。杏仁、赤小豆洩肉理濕熱,生薑、梓白皮洩肌表濕熱,仍以甘草、大棗奠安太陰之氣,麻黃使濕熱從汗而出太陽,連翹根導濕熱從小便而出太陽,潦水助藥力從陰出陽。經云:濕上甚為熱,若濕下行則熱解,熱解則黃褪也。3.《傷寒論講義》:方用麻黃、杏仁、生薑以辛溫宣發,解表散邪。連翹、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熱除濕以退黃。炙草、大棗甘平和中。本方為表裡雙解之劑,適用於濕熱發黃而又兼有表證。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用藥禁忌:
附註:
麻黃連翹湯(《醫學綱目》卷三十一)、連翹赤小豆湯(《普濟方》卷三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