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銼散的作用與功效,十味銼散正確吃法,十味銼散用法用量

中醫方劑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方劑:

十味銼散的功效與作用

名稱:十味銼散

十味銼散成分組成:

附子3兩(炮,去皮臍),當歸(去土,洗,切)2兩,黃耆(炙)2兩,白芍葯2兩,川芎(個見火)1兩半,防風(去蘆)1兩半,白朮1兩半,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茯苓7錢半,熟地黃(洗淨,用少酒熬令干,焙之)7錢半。

十味銼散出處:

《醫方類聚》卷二十引《葉氏錄驗方》。

十味銼散主治:

中風血弱臂痛,連筋及骨,舉動艱難,濕痺週身疼痛。

十味銼散加減:

十味銼散功效:

補心益血,養筋生力

十味銼散用法用量:

上修制了再稱,每服4錢,水1大盞,加生薑8片,大棗3個(擘開)煎7分,去滓,通口服,食後、臨臥,3次,溫覆厚衣將養。

十味銼散制備方法:

十味銼散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1.《法律》:臂痛乃經脈不舒,體盛者,可去其筋脈中之風,然既已血痺,所受風燥之累不淺,故取此方。養血之中,加附子之力,通其陽氣;而用防風,反佐黃耆,出其分肉腠理之風也。2.《張氏醫通》:此即十全大補去人參、甘草之甘緩補氣,而加附子。防風以通達外內也。

十味銼散用藥禁忌:

附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味銼散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