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薯蕷丸
薯蕷丸成分組成:
薯蕷30分,當歸10分,桂枝10分,曲干地黃10分,豆黃卷10分,甘草28分,人參7分,芎6分,芍葯6分,白朮6分,麥門冬6分,杏仁6分,柴胡5分,桔梗5分,茯苓5分,阿膠7分,乾薑3分,白蘞2分,防風6分,大棗100枚(為膏)。
薯蕷丸出處:
《金匱》捲上。
薯蕷丸主治:
虛勞,氣血俱虛,外兼風邪。頭暈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氣短,肌肉消瘦,不思飲食,微有寒熱,肢體沉重,骨節痠痛。
薯蕷丸加減:
薯蕷丸功效:
調理脾胃,益氣和榮。
薯蕷丸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腹酒送下,100丸為劑。
薯蕷丸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薯蕷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方中以薯蕷為主,專理脾胃,上損下損至此可以撐持;再以人參、白朮、茯苓、乾薑、大豆黃卷、大棗、神曲、甘草以除濕益氣;以當歸、芎、芍葯、地黃、麥冬、阿膠以養血滋陰;以柴胡、桂枝、防風以升邪散熱;以杏仁、桔梗、白蘞以下氣開郁;惟恐虛而有熱之人,資補之藥,上拒不受,故為散其邪熱,開其逆郁,而氣血平順,補益得納,亦至當不易之妙術也。
薯蕷丸用藥禁忌:
附註:
大山蕷丸(《局方》卷五)、團參補氣丸(《雞峰》卷九)、山芋丸(《普濟方》卷二三一)。本方方名,《中國醫學大辭典》引作「百疾薯蕷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