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成分組成:
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葯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出處:
《本事》卷八。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主治:
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加減: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功效: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用法用量:
每服5錢,加生薑3片,大棗1個,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取7分清汁,日3次,夜2次。尺脈尚遲,再作1劑。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臨床應用:
傷寒: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為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雲,尺中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耆令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2服,發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難是難。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白芍葯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姜、棗之辛甘和榮衛。此建中湯也,以之治傷寒之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者,未可表散發汗故也。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用藥禁忌:
附註:
黃耆建中湯、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