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鹿茸丸
鹿茸丸成分組成:
鹿茸(酒浸,炙令黃)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龍骨(碎,研)1兩1分,黃耆(炙,銼)1兩1分,桔梗(銼,炒)1兩1分,生干地黃1兩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1兩1分,芍葯1兩1分,人參1兩1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蝟皮(炙焦)1兩半,芎1兩半,槐子(微炒)1兩半,白礬(熬令汁盡)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桂(去粗皮)3分,蒲黃(炒)1兩。
鹿茸丸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鹿茸丸主治:
諸痔瘺。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等。
鹿茸丸加減:
鹿茸丸功效:
鹿茸丸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煎柏葉湯送下,日晚再服。
鹿茸丸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鹿茸丸臨床應用:
各家論述:
鹿茸丸用藥禁忌: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