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闍子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跋闍子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跋闍子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跋闍子

【跋闍子 】

巴利名Vajjiputta 。又稱跋耆子。為佛陀入滅百年後之跋耆族比丘。主張『十事』合法,引起教團之論爭,導致第二次結集,此次結集亦稱七百集法毗尼。或謂跋闍子並非一特定之比丘名,而系指跋耆族之諸比丘。

 論爭起因於西方系之迦乾陀子耶捨長老(巴Ka^kan!d!aka-putta-yasa )遊行至東方之毗捨離,見跋闍子等諸比丘以十事為淨法,例如用銅缽盛水置於布薩會中,勸請白衣檀越佈施金銀,復於僧眾中均分之,以為衣、藥等資用。耶捨認為此舉非法,遂於布薩會中拒受跋闍子等所分配之金銀,並極力於僧眾中責難,又向白衣申訴其理。跋闍子等則以耶捨誹謗大眾,令白衣起疑而擯斥之。耶捨避難至西方,並跋涉千里,聯合波婆(巴Pa^va^ )、阿槃提(巴Avanti )等地諸比丘央A共至阿呼恆河山(巴Ahogan%ga^ )參謁三浮陀商那和修長老(巴Sambhu^ta-sa^n!ava^si^ ),告以此事;又至僧伽賒(巴San%kassa )向最高臘之離婆多長老(巴Revata )請益,爭取認可。跋闍子等亦來請求離婆多之協助,離婆多遂至毗捨離集會大眾,欲裁決此事,然眾說紛紜,難以決斷。

 大眾復就正反二方各請長老出席,跋闍子一派以薩婆迦眉(巴Sabbaka^mi^ )、沙蘭(巴Sa^l!ha )、不闍宗(巴Khujjasobhita )、婆沙藍(巴Va^sabhaga^mika )等為代表,耶捨一派則以離婆多、商那和修、耶捨、修摩那(巴Sumana )等為代表。與會者多達七百人,同至婆利迦園(巴Va^lika^ra^ma ),由離婆多就十事一一提出詢問,薩婆迦眉一一作答,最後裁斷跋闍子等所行十事為非法,佛教史上亦稱此為七百結集、毗捨離城結集。

 關於十事之內容,見於五分律卷三十、四分律卷五十四、十誦律卷六十、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四十、善見律毗婆沙卷一,及巴利律典等,然諸律所出十事之項目與解釋互有出入。如善見律毗婆沙所列舉十事之第五『隨意淨』,於五分律稱為『求聽淨』,於四分律稱為『後聽可』;系謂眾議處決之時,僧眾人數雖未齊集,仍得預想事後能得大眾之認可,故可先行議事;或謂無裁決處斷權利之僧眾行事後,若能乞得大眾之認可,即得隨意行事。雖由跋闍子所行十事之合法與否而引致僧眾之論爭,然北傳諸律並未言及由此事緣而導致教團分裂為上座部與大眾部。〔毗尼母經卷四、十誦律卷五十六、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大唐西域記卷七、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巴利文律藏小品七、島史五、大史四、W.W. Rockhill: The Life of the Buddha;P. Bigandet: The Life or Legend of Gaudama、印度之佛教第四章第二節(印順)〕(參閱『十事非法』442)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