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不還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五種不還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種不還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五種不還

【五種不還 】

又作五種阿那含、五不還果、五種般。不還,梵語ana^ga^min 之意譯,為聲聞四果之第三,乃斷盡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至欲界受生之聖者之名。五種不還,即不還果c 聖者,以其根有利鈍,於證阿羅漢果時,有先後之不同,而分為五種類別。即:(一)中般(梵antara -parinirva^yin ),不還果之聖者死於欲界而生色界時,於『中有』之位,證阿羅漢果而得般涅槃。又分速般、非速般、經久般等三種。 (二)生般(梵upapadya -parinirva^yin ),既生於色界,未久即能起聖道,斷除上地(無色界)之惑而入般涅槃。(三)有行般(梵sa^bhisam!ska^ra -parinirva^yin ),生於色界,經長時之加行勤修而入般涅槃。(四)無行般(梵anabhisam!ska^ra -parinirva^yin ),生於色界,但未能加功用行,任運經久,方才斷除上地之惑而入般涅槃。(五)上流般(梵u^rdhvasrota -parinirva^yin ),生於色界之初禪,由此漸次上生至色究竟天,或至有頂天而入般涅槃。又分為樂慧、樂定二種。樂慧者,即愛樂智慧,雜修靜慮,生於色界之最高處色究竟天而般涅槃。樂定者,即愛樂定,不雜修靜慮,流生於上界,終至無色界之最高處有頂天而證圓寂。此二種之上流般又分全超般、半超般、遍沒般等三種。

 此外,於中般與上流般各別立三種,合上記之生般、有行般、無行般等,則為九種不還。若僅別立上流般為三種,則合前四般而稱七善士趣。然據大毗婆沙論卷一一五之說,僅別立中般為速般、非速般、經久般等三種,合五種不還之其餘四種,則稱七善士趣。又於五種不還中,生般、有行般、無行般等三者總合為一種生般,與中般及上流般並稱為三種般。又五種不還加上無色般、現般,則成七種不還。其中,中般乃至上流般等五種乃於色界般涅槃,無色般乃由上流中所別開,故於無色界般涅槃,現般則於欲界般涅槃。〔雜阿含經卷二十七、中阿含經卷二、卷三十、坐禪三昧經卷下、大毗婆沙論卷一七四、卷一七五、俱捨論卷二十四〕(參閱『七善士趣』109、『九種不還』154)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