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美術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印度佛教美術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印度佛教美術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印度佛教美術

【印度佛教美術 】

釋尊在世期間,優填王曾以旃檀木雕制佛像,然此僅系傳聞而已,自現在之尼泊爾境內所發掘出土之舍利瓶,上有釋迦族奉祀之刻銘,為價值頗高之美術品,但佛教美術最著名之遺品,則以西元前三世紀之阿育王所建之石柱頭獸類雕刻為最古老。

 西元後一世紀至熏迦、案達羅王朝時代之遺物有山琦(Sa^nchi^)、巴赫特(Bharhut, Bharrhut)、菩提伽耶(Buddhagaya^)等塔或塔之欄楯,此一時代,菩提樹、法輪、足跡、塔等皆為佛陀之表徵,然亦未直接表現出佛陀形像。題材除上述外,以佛陀本生故事及佛傳居多。二世紀時(即迦膩色迦王時代),表現西北印度佛教之犍陀羅(Gandha^ra)美術(又稱希臘佛教美術)勃興,其題材以佛菩薩像及其他佛傳圖居多,塔之覆缽部分高度增加。稍後,中央印度之秣菟羅(梵Mathura^ )及南印度之阿摩羅婆提(梵Amara^vati^ )亦盛行佛像之雕刻,西印度另有那西克(Na^sik)、迦利(Ka^rle)等窟院之挖掘。四世紀至七世紀前半,以笈多王朝(梵Gupta )為中心之時代,其遺物有菩提伽耶之佛殿及鹿野苑(梵Mr!gada^va )之達密克塔(Dhamekh)、祇園精舍(梵Jeta -vana ,巴同)遺跡、那爛陀精舍(梵Na^landa )遺跡等。雕刻除釋尊像外,僅見觀音、彌勒、金剛手等菩薩遺品,手法幾近完成,形式也逐漸定型。窟院有阿旃多(Ajanta^,創始於西元前)、伊羅拉(Ellora)、巴格赫(Ba^gh)、甘赫瑞(Ka^n!heri)等之挖掘,其中一部分還有壁畫。此期之美術對中國唐代藝術及爪哇等地美術都有影響。自八世紀至十世紀初期,以東印度波羅王朝為中心之時代,則有密教美術之興起,有那爛陀精舍遺跡及其他千面千臂觀音、文殊、多羅等密教佛像出土,此外,造像量度經及造像法等專書亦隨之出現。其後,佛教衰滅,佛教美術也隨之衰亡。〔Hugo Munsterberg: Art of India and SoutheastAsia, 1970; Owen C. Kail: Buddhist Cave Temples of India,1975; David L. Snellgrove: TheImage of the Buddha, 1978〕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