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晨鐘暮鼓
【晨鐘暮鼓 】
梵語犍椎Ghanta,譯為鍾或磬,系舉行法事時集眾而用的法器。《釋氏要覽》載,比丘在布道時,眾人不按時集會,佛說打犍椎或打鼓等而召集。因而晨昏撞鐘擊鼓已成為中國佛寺的一種傳統。《敕修百丈清規·法器章》:「大鐘,叢林號令姿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唐宋以來,我國各大寺院多在佛殿兩側建鐘鼓樓以為懸掛鐘鼓之用。唐代詩人張繼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把鐘聲與客旅的愁思相聯繫,發人深省。晨鐘暮鼓亦指歲月推移,循環不已。如宋·陸游《短歌行》云:「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休時。」(見《劍南詩稿》卷十四)(純一)
分類:俗語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