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唯識新舊二譯不同論
【唯識新舊二譯不同論】民國二十年,當時的唯識學家梅光羲氏,撰有〈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一文,發表於海潮音月刊上,分析唯識論典新舊兩譯不同者八點,在當時引起頗大之迴響,太虛、守培二位法師各撰書後加以評論。梅氏所提不同的八點,要義如下:一、在真諦文中,謂定性二乘必由佛道而般涅槃;玄奘譯中,謂定性二乘永不回入大乘,即非由佛道而般涅槃,僅由彼二乘道而般涅槃。二、真諦譯之三無性論謂:一切諸法不出三性,一者分別性,二者依他性,三者真實性。分別性者,謂名言所顯諸法自性,即似塵識分;依他性者,謂依因緣顯法自性,即亂識分,依因內根緣內塵起故;真實性者,謂法如如,法者即是分別、依他兩性,如如者即是兩性無所有。而玄奘所譯之《顯揚論》則曰:三自性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諸法依因緣說所計自體,謂遍計所執;諸法依因緣所生自體,謂依他起;諸法真如義,是圓成實。此二者的不同之處,真諦謂分別性與依他性是空,唯真如實性是有。玄奘謂遍計所執是空,依他、圓成二性是有。三無性中的『生無性』義,真諦所譯謂『約依他性者,由生無性說名無性。』玄奘所譯謂『生無性謂依他起自性,由此自性緣力所生、非自然生故。』這二者的不同處,在真諦則謂依他不由自成,即是分別體無;在玄奘則謂依他非自然生,不謂其無。四、關於『唯識真如』之義,在真諦名真如為『庵摩羅識』;在玄奘則不名真如識,謂真如只是正智所緣之境。五、關於『能變識』方面,在真諦所譯,謂識有九種,色、心諸法皆是本識(阿賴耶識)之所變,而不說諸識皆是能變;而玄奘所譯則謂諸識皆是能變,故有所謂『三能變』——異熟能變、思量能變、了境能變。六、真諦譯《顯識論》,曰:『一切三界,但唯有識,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種識,一者顯識,二者分別識。』此是以第八識為能變,前七識為能緣。玄奘譯《成唯識論》,謂:『諸心心所,若細分別,皆有四分。』此是以諸心及心所,皆有所緣的相分、及能緣的見分。七、真諦譯《轉識論》,以阿陀那為第七識;玄奘所譯,則以阿陀那是第八識的異名。八、地論宗的舊譯本,以第八識為淨識,攝論宗更於八識之外,立第九識;玄奘所譯則不立第九識,亦不以第八識為淨識。
分類:唯識名詞白話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