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佑寧寺
【佑寧寺 】
西藏名Dgon-lungbyams-pa-gling 。譯作郭隆慈氏洲。位於青海互助縣東約二十九公里紅崖子溝(湟水北岸支流)上流之喇嘛寺。建於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清雍正元年(1723),和碩特蒙古叛於青海,僧眾附逆,寺遂被毀,十年修復,賜名『佑寧寺』。數百年來,名僧輩出,著作如林,在近代黃教教史及西藏文學史上,均占重要地位,為西藏佛教格魯派湟中地區之著名古剎。
初第四世達賴喇嘛榮丹嘉穆錯(藏Yon-tan rgya-mtsho ,譯作功德海,1589~1616 ,蒙古人)遣棟約綽吉嘉穆錯(藏Donyod chos-kyi rgya-mtsho ,譯作不空法海)興建本寺,弘揚顯教。嗣後,章嘉(藏Lcan%-skya )、土觀(藏Tnuu/-bkvan )、嘉樣加巴多爾吉(藏Jam-lbyansbzad-pa 1 ld-ije,譯作妙音笑金剛,1648~1721。即第一世嘉木樣,甘肅西南甘家灘人)又建密宗院(藏Rgyud-pagrva-chan ),遂成顯密雙備之寺。十八世紀中葉,松巴勘布(藏Sum-pa mkhan-po )被選為法台,住錫本寺,從事著述。而招集僧徒,繁衍本寺香火最力者為第一任住持大松巴(藏Sun-pa )經師丹綽嘉穆錯(藏Dam-chos rgya-mtsho ,譯作聖教海、賢教海)。大通、互助、亹源一帶之寺院,大多為佑寧寺之分支,故本寺號稱湟北諸寺之母。
本寺以位於青海東北蒙古系土著(Monguor)區域內,故藏籍僧侶甚少,住持以下之僧徒,幾盡為土著,清代著名喇嘛如章嘉國師、土觀禪師,亦悉為土著。寺內通行語言即土語(蒙古語之一支)。僧眾之生活習慣與一般黃教喇嘛相同。寺中有五曩(家),即土觀曩、章嘉曩、松巴曩、卻藏曩及王曩等五呼圖克圖之僧捨。本寺現已毀。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