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明藏
【明藏 】
明代開版之大藏經。全稱明版大藏經,或稱明本。可分如下五 種:(一)洪武南藏,又稱初刻南藏。奉明太祖命,成於洪武五年至永樂初年(1372~1403)頃,一說至洪武三十一年。版式存於南京報恩寺,萬曆年間曾經追雕。收一六一二部,或說一六二五部。日本山口縣禮浦郡國枝村快友寺所珍藏之大藏經,即多屬此。(二)永樂南藏,通稱南藏。永樂十年至十五年(1412~1417)於南京刻印,為洪武南藏之再刻本,但略有更動。收佛典一六二五部,六三三一卷。版式為一紙三十行,每行十七字之折本。(三)北藏,又稱永樂北藏。奉成祖之命,成於永樂十八年至英宗正統五年(1420~1440),收一六一五部,版式為一紙二十五行,每行十五至十七字之折本。後奉神宗母后之命,追雕華嚴懸談會玄記等三十六部入藏,故北藏共計六七八函,六七七一卷。以上南、北二藏之流傳頗為罕有。(四)武林藏,開版約於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刻於浙江武林(杭縣),為歷來各版藏經中最早將梵夾本(即折本)改為方冊本者,惟該藏迄今已全佚失。(五)楞嚴寺版,又稱萬曆藏、密藏本、嘉興版、明本、徑山版。萬曆十四年(1586),密藏道開發願,與真可、德清、幻予等人於五台山開雕,後移至徑山(浙江餘杭)雕版,最後將經版集中於浙江嘉興楞嚴寺印刷,而於萬曆末年頃(1620)完成。計二一○函,版式為一紙二十行(一面十行),每行二十字之方冊,頗便於閱覽,遺品亦多。清代初葉補雕『續藏』二三七部,後開版『又續藏』一八九部。此楞嚴寺版為明藏諸版中流傳最廣者。〔大明三藏聖教目錄、大清三藏聖教目錄、釋氏稽古略續集卷三、英文大明三藏聖教目錄、明史藝文志第七十四〕(參閱『中文大藏經』1001)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