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講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講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

【講 】

講演、講說之意。謂聚集眾人,講演或論議經論等。依講說之內容,可大別為講經、講律、講論。在印度,阿育王時代已有講經說法之事。如阿育王於 Calcutta- Baira^t 之小摩崖法敕中,刻有毗奈耶中之最勝法說(梵Vinaya -samukase )、聖種經(梵Ariya -vasa^n!i^ )等七種經典,期勉僧俗四眾能時時聽聞而憶念之;善見律毗婆沙卷二亦記載阿育王時之傳道師赴各地弘法,演說經典,而列舉蛇譬喻經(巴 A^si^visu^pama-suttanta)天使經(巴Devadu^ta-sutta )等十三種經名。又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七囑累品、法華經卷四法師品等,皆勸人於受持讀誦經典之外,並為人廣說。

 我國之講經,始於後漢末年。據釋氏要覽卷下載,曹魏時,朱士行開講道行般若經,為講經(僧講)之始;東晉尼師道馨開講法華、維摩二經,為尼講之始;元魏時,法聰敷揚四分律,為講律之始;姚秦時,鳩摩羅什授僧嵩法師成實論,為講論之始。又據法苑珠林卷十七敬佛篇第六之五載,劉宋大明四年(460),路昭太后造立普賢菩薩乘白象之像,置於中興禪房,並設『講』於寺。另據吉藏之大乘玄論卷三謂,諸師皆依河西道朗法師所撰之涅槃義疏,講涅槃經,乃至闡釋佛性義。此外,據梁書卷三武帝本紀所載,大通三年(529),帝於同泰寺升法座,為四眾說大般涅槃經義。是為帝王講經之例。

 有關講說者之稱謂,或稱為講師、講僧,或稱講主、講士、講匠。如續高僧傳卷二十六載,隋代沙門智隱曾任講論眾主;碧巖錄第四則載,唐代德山宣鑒禪師曾任講僧,於西蜀講金剛經。又據大宋僧史略卷中、釋氏要覽捲上載,宋代設有講經首座、講論首座等;如佛祖統紀卷四十三載,宋太宗端拱二年(989),贊寧撰鷲嶺聖賢錄五十卷,遂受敕任左街講經首座。另據釋氏要覽卷下載,與講經說法者對揚之職,稱為都講、都講師。即於講經之際,由都講發問,法師一一作答,如東晉道安,每於開講時,立有都講。

 其次,講說之場所,稱為講堂、講席、講筵,或稱講肆、講座等、如增一阿含經卷五十載,佛陀住世時,毗捨離國有普會講堂者即是;又據廣清涼傳捲上,五台山公主寺即存有講堂。又講說之集會,稱為講會。此外,亦有結社講法者。如釋氏要覽捲上載,東晉時代,廬山慧遠集合僧俗,組成白蓮社,講淨土教義,共修淨業;佛祖統紀卷四十二載,唐代龍興寺南操組成華嚴社,講華嚴經,力勸眾人持誦。上舉之外,講贊,謂講解讚歎經典之意義;講下,謂講席之下,系對知名法師之尊稱;講嚫,指對講經說法者之謝禮,『嚫』為達嚫(梵daks!in!a^ ,譯作佈施)之略稱。另據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七所記,唐末之世,立有講經科、禪定科、持念科、文章議論科等,以勘驗僧尼。

 講說有三種利益,據釋氏要覽卷下所舉,三益即聞時益、修行時益、轉生時益。又講說者有五種福報,即當生長壽、得大富、得端正、得名譽、得聰明。

 在日本,講論法義之形式有多種。如講法華經,有源自我國唐代慧明於法華經開八座講贊之法華八講,另有法華十講、三十講等;講最勝王經,有『最勝講』等。其後講會逐漸流於儀式代,亦廣泛包含修佛事,而有往生講、念佛講,或涅槃講、羅漢講、遺跡講、舍利講等四座講。更傳至後世,對參與佛事、神事等之結社,稱為講社;參與者稱為講中。又以募化供物、社寺所需金錢為目的,亦有舉行講會之例。目的在於金錢之殖利者,有所謂無盡講、賴母子講等。

 對於講解經論之師,亦稱為講師,可分二種:(一)自平安朝以降,在各國設此職,稱為講說師、國講師。(二)於維摩會等敕會中擔任講經者。即於南京三會(宮中金光明會、興福寺維摩會、藥師寺最勝會)、北京三會(法勝寺大乘會、圓宗寺法華會、最勝會)中,受請講明經論者,又稱三會講師。

 此外,講述佛、菩薩、祖師德行之儀式,或次第記錄此類儀式而成之書,皆稱為講式,如往生講式。又臨濟宗於受佈施後,對篤信者所設之齋筵,稱為講中齋。〔梁高僧傳卷五法遇傳、續高僧傳卷五法雲傳、出三藏記集卷十沙彌十慧章句序、卷十三安玄傳、大宋僧史略捲上僧講條、類聚三代格卷二、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五章(湯用彤)〕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