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煩惱地法是什麼意思,法相辭典中大煩惱地法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煩惱地法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大煩惱地法

【大煩惱地法 】

p0242

俱捨論四卷五頁云:大煩惱法地,名大煩惱地。此中若法,大煩惱地所有,名大煩惱地法。謂法、恆於染污心有。彼法是何?頌曰:癡逸怠不信惛掉恆唯染。論曰:此中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無智所顯。逸、謂放逸;不修諸善。是修諸善所對治法。怠、謂懈怠。心不勇悍。是前所說勤所對治。不信者:謂心不澄淨。是前所說信所對治。惛、謂惛沉。對法中說:雲何惛沉?謂身重性,心重性;身無堪任性,心無堪任性;身惛沉性,心惛沉性。是名惛沉。此是心所;如何名身?如身受言,故亦無失。掉、謂掉舉。令心不靜。唯有如是六種,名大煩惱地法。豈不根本阿毗達磨中說有十種大煩惱地法?又於彼論,不說惛沉?何者謂十?謂不信、懈怠、失念、心亂、無明、不正知、非理作意、邪勝解、掉舉、放逸。天愛!汝今但知言至,不閒意旨。意旨者何?謂失念、心亂、不正知、非理作意、邪勝解,已說彼在大地法中;不應重立為大煩惱地法。如無癡善根,慧為體故;非大善地法。彼亦應爾。即染污念,名為失念。染污等持,名為心亂。諸染污慧,名不正知。染污作意勝解,名為非理作意,及邪勝解。故說:若是大地法;亦大煩惱地法耶?應作四句。第一句、謂受想思觸欲。第二句、謂不信懈怠無明掉舉放逸。第三句、謂如前說念等五法。第四句、謂除前相。有執邪等持,非即是心亂。彼作四句,與此不同。又許惛沉,通與一切煩惱相應;不說在大煩惱地法。於誰有過?有作是言:應說在此。而不說者;順等持故。彼謂諸有惛沉行者,速發等持;非掉舉行。誰惛沉行,非掉舉行;誰掉舉行,非惛沉行。此二未嘗不俱行故。雖爾;應知隨增說行。雖知說行,隨用偏增;而依有體,建立地法。故此地法,唯六義成。此唯遍染心俱起,非余故。

二解 大毗婆沙論四十二卷十七頁云:大煩惱地法,亦有十種。一、不信。二、懈怠。三、放逸。四、掉舉。五、無明。六、忘念。七、不正知。八、心亂。九、非理作意。十、邪勝解。又云:若法、一切染污心中可得;名大煩惱地法。謂若不善,若無記,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無色界系,若見所斷,若修所斷,若在意地,若五識身,煩惱起時,皆可得故;名大煩惱地法。應知此中不信等五,唯與一切染污心俱,故立大煩惱地法。忘念等五,如前已說。

分類:法相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相辭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