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事理
【事理 】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於佛教中,事、理之相對意義有二;(一)凡夫依迷情所見之事相,稱為事;聖者依智見所通達之真理,稱為理。而此所謂之『真理』,則依各宗派之說而有不同,或指四諦之理,或指真空之理,或指中道之理。(二)視之為現象與本體之相對,即以森羅差別之現象事法,稱為事;以此等現象之本體乃平等無差別之理性真如,稱為理。而此現象之事與本體之理,二者之關係,各家立說 不同:(1)依俱捨論卷二十五之說,苦、集、滅、道等四諦為理,虛妄之現象為事。『見惑』因迷於理而生起,故宜依無事而修;『修惑』因迷於粗雜之現象而起,故宜依有事而修。同論卷六又以無為法稱為無事,以有為法稱為有事;並將事相大別為自性、所緣、繫縛、所因、所攝等五種。(2)依唯識家之說,事乃依他而起之事法,理則為本自圓成如實之真如,二者具有不即不離之關係。蓋事與理之別,概在於有為與無為之不同,故謂事理不即(非一體);而真如之理者,其自體雖凝然不動,寂靜止息,然又可綿綿衍出現象,而為事法所依據之實體,故謂事理不離(此外無他)。(3)依大乘起信論之說,真如(理)隨緣而展開萬法(事)之現象,因而事即理,理即事。(4)依華嚴宗之說,以緣起差別之諸法為事,真如平等之理性為理,乃謂事理互融無礙;而於四法界之第三說『理事無礙法界』,於三重觀門之第二立『理事無礙觀』。(5)依天台宗之說,事理相當於法華經之本、跡二門,俗諦之事屬跡門,真諦之理屬本門。若配於化法四教,則藏教為界內事教,通教為界內理教,別教為界外事教,圓教為界外理教。又天台宗依此事理之別,而將『觀』分為事觀與理觀,將『惑』分為迷事之惑、迷理之惑,將懺悔分為事懺與理懺。此外,依天台性具之義,則十界三千諸法悉為性具,而非依於因緣所生,故亦系無為常住之真如法界。(6)依密教之說,謂因緣生之有為法為事,不生不滅之無為法為理。理為攝持之義,一切有為之事相各各攝持其體,即為理;其體為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稱六大法界。
總括而言,事,即指迷惑之世界;理,即指覺悟之世界。於歷來各種教理思想發展中,如較重視理,則事理之『相即思想』較盛;如自真理之具現而特重現實,則『事』之地位愈加重要,所謂『即事而真』、『一念三千』即為彰顯此類現象之用語。〔華嚴五教止觀、寶藏論、摩訶止觀卷二上、卷四上、大乘玄論卷四、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末、華嚴法界觀門、萬善同歸集卷三、蘇悉地經疏卷一、百法問答鈔卷四〕(參閱『事論』3045)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