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尋思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四尋思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四尋思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四尋思

【四尋思 】

梵語catasrah! paryes!an!a^h!。為唯識宗第二加行位所修之觀法。又作四種求、四尋思觀。為『四如實智』之對稱。乃以萬法唯識之觀點,觀察名、義、自性、差別等四法為假有實無之觀法。即未生印可決定智之前,猶在尋求思察。據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所舉,即:(一)名尋思(梵na^ma -paryes!an!a^ ),又作名求、隨名求。名,能詮之義;指色、受等諸法之名。謂菩薩於名唯見名,故稱名尋思。(二)義尋思(梵vastu -paryes!an!a^ ),又作事尋思、事求、隨事求。義,指依名而詮,為所詮之體事。謂菩薩於事唯見事,故稱事尋思。(三)自性假立尋思(梵svabha^vapr -ajn~apti-paryes!an!a^ ),又作自性施設求。自性,指色、受等各自之體性。謂菩薩於自性假立唯見自性假立,故有此稱。(四)差別假立尋思(梵vis/es!a -prajn~apti-paryes!an!a^ ),又作差別施設求。差別,指色、受等諸法之相用。謂菩薩於差別假立唯見差別假立,故有此稱。

 蓋此四法所取之境與能取之識,皆由一己之內心所變,假有不實,故菩薩於加行位先起四尋思觀,而予以伏除;此即四善根位中之暖、頂二位所修,由此而悟入依他起性。其中,菩薩於名、義二尋思,或分別觀之,作離相觀;或依止名、義,而通達自性假立、差別假立,作合相觀。〔菩薩地持經卷二、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成唯識論卷九、大乘義章卷十一末、百法問答鈔卷六、大乘法相宗名目卷一中〕(參閱『四善根位』1767)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