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一心剎那緣起與多心相續緣起差別
【一心剎那緣起與多心相續緣起差別 】
p0020
大毗婆沙論二十三卷十二頁云:此中但說時分緣起。謂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具五蘊。尊者設摩達多說曰:一剎那頃,有十二支。如起貪心,害眾生命,此相應癡,是無明。此相應思,是行。此相應心,是識。起有表業,必有俱時名色諸根,共相伴助,即是名色及與六處。此相應觸,是觸。此相應受,是受。貪即是愛。即此相應諸纏是取。所起身語二業,是有。如是諸法,起即是生。熟變,是老。滅壞,是死。瞋癡心殺,有十一支。無愛支故。雖有此理;而此中說時分緣起,依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有五蘊。非剎那頃,有十二支。然識身論,復作是說:於可愛境,由無知故;起貪著時,此中無知,是無明。有貪著者,是行。了別境者,是識。識俱諸蘊,是名色。名色所依諸根,是六處。六處和合,是觸。能領觸者,是受。欣所受者,是愛。愛增廣,是取。引後有業,是有。諸蘊起,是生。諸蘊熟變,是老。諸蘊滅壞,是死。內熱,是愁。哀泣,是悲。五識相應不平等受,是苦。意識相應不平等受,是憂。心焦,是惱。乃至廣說。問:前說後說,有何差別?答:前說是一心,後說是多心。前說是剎那,後說是相續。是謂差別。彼論雖說多心相續十二有支,而不同此。以彼所說十二有支,多是別法,或同時起;此論所說十二有支,皆具五蘊,時分各異。
分類: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