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想定是什麼意思,法相辭典中無想定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無想定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無想定

【無想定 】

p1047

瑜伽三十三卷十五頁云:若諸異生,作如是念:諸想如病,諸想如癰,諸想如箭。唯有無想,寂靜微妙。攝受如是背想作意,於所生起一切想中,精勤修習不念作意。由此修習為因緣故;加行道中,是有心位;入定無間,心不從轉。如是出離想作意為先,已離遍淨貪,未離廣果貪,諸心心法滅;是名無想定。由是方便,證得此定。

二解 瑜伽五十三卷十三頁云:復次雲何無想定?謂已離遍淨貪,未離上貪;由出離想作意為先故;諸心心所,唯滅靜,唯不轉。是名無想定。此是假有;非實物有。當知差別,略有三種。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若下品修者;於現法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得依身,不甚清淨威光赫奕,形色廣大,如余天眾。定當中夭。若中品修者;雖現法退;然能速疾還引現前。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雖甚清淨光明赫奕,形色廣大;然不究竟最極清淨。雖有中夭;而不決定。若上品修者;必無有退。若生無想有情天中,所感依身,甚為清淨威光赫奕,形色廣大。又到究竟,最極清淨。必無中夭。窮滿壽量,後方殞沒。復次若由此因此緣所有生得心心所滅;是名無想。

三解 瑜伽五十六卷一頁云:依何分位,建立無想定?答:依已離遍淨貪,未離上貪,出離想作意為先,名滅分位;建立無想定。此復三種。自性者:唯是善。補特伽羅者:在異生相續。起者:先於此起,後於色界第四靜慮,當受彼果。

四解 顯揚一卷十四頁云:無想定者:謂已離遍淨欲,未離上地欲,觀想如病如癰如箭,唯無想天,寂靜微妙。由於無想天,起出離想作意前方便故;不恆現行心心法滅性。

五解 成唯識論七卷七頁云:無想定者:謂有異生,伏遍淨貪,未伏上染;由出離想作意為先,令不恆行心心所滅;想滅為首,立無想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修習此定,品別有三。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後生彼天,不甚光淨形色廣大,定當中夭。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還引現前。後生彼天,雖甚光淨形色廣大;而不最極。雖有中夭;而不決定。上品修者,現必不退。後生彼天,最極光淨形色廣大。必無中夭,窮滿壽量後方殞沒。此定唯屬第四靜慮。又唯是善。彼所引故。下上地無。由前說故。四業通三。除順現受。有義,此定唯欲界起。由諸外道說力起故。人中慧解,極猛利故。有義,欲界先修習已;後生色界,能引現前。除無想天。至究竟故。由此厭想,欣彼果入;故唯有漏,非聖所起。

六解 雜集論二卷一頁云:無想定者:謂已離遍淨欲,未離上欲,出離想作意為先故;於不恆行心心所滅,假立無想定。已離遍淨欲者:已離第三靜慮貪。未離上欲者:未離第四靜慮已上貪。出離想作意為先者:解脫想作意為前方便。不恆行者:轉識所攝。滅者:謂定心所引不恆現行諸心心法暫時間滅所依位差別。以能滅故名滅。

七解 廣五蘊論十三頁云:雲何無想定?謂離遍染,未離上染;以出離想作意為先,所有不恆行心心法滅為性。

八解 俱捨論五卷三頁云:初無想定,其相雲何?頌曰:如是無想定,後靜慮求脫。善唯順生受,非聖得一世。論曰:如前所說,有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為無想。如是復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無想定。無想者定,名無想定。或定無想,名無想定。說如是聲,唯顯此定滅心心所,與無想同。此在何地?謂後靜慮。即在第四靜慮,非余。修無想定,為何所求?謂求解脫。彼執無想,是真解脫。為求證彼,修無想定。前說無想,是異熟故;無記性攝。不說自成。今無想定,一向是善。此是善故;能招無想有情天中五蘊異熟。既是善性;為順何受?唯順生受。非順現後,及不定受。若起此定;後雖退失;傳說現身必還能起,當生無想有情天中。故得此定,必不能入正性離生。又許此定,唯異生得;非諸聖者。以諸聖者,於無想定,如見深坑,不樂入故。要執無想為真解脫,起出離想而修此定。一切聖者,不執有漏為真解脫,及真出離;故於此定,必不修行。若諸聖者,修得第四靜慮定時,為如靜慮,亦得去來無想定不?余亦不得。所以者何?彼雖曾習。以無心故。要大加行方便修得。故初得時,唯得一世。謂得現在。如初受得別解脫戒。得此定已,第二念等,乃至未捨,亦成過去。以無心故,無未來修。

九解 如大毗婆沙論一百五十一卷十四頁至一百五十二卷四頁廣說。

十解 品類足論一卷七頁云:無想定雲何?謂已離遍淨染,未離上染,出離想作意為先,心心所滅。

十一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八頁云:已離第三靜慮染,未離第四靜慮染,第四靜慮地心心所滅,有不相應法,名無想定。惟滅一切心心所法而起此定,專為除想,故名無想。如他心智。此無想定,是善第四靜慮所攝。唯非聖者相續中起。求解脫想,起此定故。聖者於此,如惡趣想,深心厭離。此唯順定受。謂順次生受。是加行得。非離染得。

分類:法相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相辭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