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開元寺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開元寺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開元寺

【開元寺 】

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六年(738),敕令各郡建立開元寺,作為官方之寺院,主要負責國家之祝典法儀;亦有從已有之寺院轉用為地方官祈求國運儀式之場所。此種儀式不僅將佛教之恩惠賜予國民,更有誇示中央政府權威之意圖。

 關於玄宗敕命全國建立開元寺之因緣,今已不可考,惟據『西安府城內元大開元寺興教碑』之碑文所載,知開元二十八年(疑為二十六年之訛),玄宗曾與勝光法師於延慶殿對論『佛恩』問題,論後玄宗乃誓為佛弟子,遂於天下之州府各置開元寺一所。然今已無文獻可考察當年全國各州府是否皆奉敕造寺,僅於舊唐書卷九有『天寶三年(744)四月,敕兩京及天下諸州鑄金銅天尊及佛像各一尊,置之開元寺』之記載。然於現今所存各種佛教史文獻,如唐代鑒真和尚(曾赴日本,後成為日本律宗之祖)之東征傳,與來華留學之日僧圓載、圓仁、圓珍等人之旅行記中,則載有較具體之資料,如諸州開元寺之名稱,及部分有關之記事。另據大明一統志所列舉,當時留存者,有直隸真定府冀州開元寺、元氏縣開元寺、永平府開元寺、順德府開元寺、陝西西安府咸寧縣開元寺、福建泉州府溫陵開元寺、福州府閩縣開元寺、山東登州府開元寺、河南歸德府開元寺、寧陵縣開元寺、虞城縣開元寺、南陽府舞陽開元寺等十二處,已非往日盛況。

 各地開元寺於唐宋時代,高僧輩出,如蘇州開元寺之元浩、辨秀,齊州開元寺之義楚,洪州開元寺之道一、棲隱,鄂州開元寺之玄晏等。其中以洪州開元寺之道一尤為著稱,自大歷四年(769)駐錫該寺,闡弘南嶽懷讓之禪法,而成當代禪道之重鎮,世人尊稱為『馬大師』。諸州之開元寺歷來興衰不一,雖經元明之重修,現存者不多。〔佛祖統紀卷三十四、釋氏稽古略卷三、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六十一、第一○四、第一一七、第二○○、第二七八、第三九五、第四五七、第五○七〕

 (一)位於江蘇吳縣西南。為三國時代孫權之乳母陳氏所建。初稱重元寺、通元寺。至唐代,改稱開元寺。晉代時,自海中漂來石佛二尊及佛缽一隻,今珍藏寺中。歷代以來,本寺先後有禪宗六祖慧能之法嗣印宗、荊溪湛然、長慶慧稜、黃龍楚南、清涼澄觀、慈雲遵式等宗門大德棲止之。〔開元寺志、大明一統志卷八〕

 (二)位於福建晉江。建於武後垂拱二年(686),初名蓮華寺,後改興教寺、龍興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奉敕改稱開元寺。歷五代至宋,創支院百餘所,元代賜名『開元萬歲禪院』。至正年間(1341~1398)遭祝融之災,明代洪武、永樂兩朝漸次重建,明末鄭芝龍又重修大雄寶殿、拜聖亭、山門外紫雲屏殿等,為一包括東西兩翼之建築群。其中以東塔(鎮國塔)、西塔(仁壽塔)馳名遠近,為我國聞名世界富有歷史性之建築。東塔始建於唐鹹通六年(865),初為木塔,南宋改為磚塔,今之石塔乃南宋紹興二年(1132)至淳祐十年(1250)所重建,高四十八公尺餘。西塔始建於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初為木塔,北宋改為磚塔,今之石塔為紹定元年

(1228)至嘉熙元年(1237)所重建,高四十四公尺餘,二塔均仿木構八角五層樓閣式之石構建築,上刻佛像,十分精美。大雄寶殿又稱百柱殿,採用重簷歇山式建築,為明代遺構,殿上之鬥栱有飛天樂使二十四尊,雕刻精緻。〔福建通志卷二六四、大清一統志卷三二八〕

 (三)位於江西南昌新建縣之東。又稱上藍院。即唐代馬祖道一弘揚禪風之著名道場。道一得南嶽懷讓之心法後,先後駐錫建陽、南康、撫州、虔州等地之道場,建陽在今福建省,其餘皆在江西省。自大歷四年(769)開始,道一居止於本寺,繼續其接化生涯,當代另一禪門龍象石頭希遷則大多弘法於湖南一帶,世人每將『江西馬祖道一』與『湖南石頭希遷』並比為禪界雙璧。由是,本寺亦成為當時禪徒輻湊之名剎。本寺於宋代時改稱能仁寺,明代改稱永寧寺,至清代,又更名為祐清寺(或佑清寺)。〔大明一統志卷四十九、大清一統志卷二三九、江西通志卷一一一〕

 (四)位於陝西西安東大街西首。建於唐玄宗開元年中。玄宗於開元二十六

年(738)敕令全國各大都市廣建開元寺,其中以本寺之規模最大,唯歷代失修,寺容殘破,已非舊觀。

 (五)位於河南商丘縣城南。建於唐代。宋代更名寶融寺,又稱興隆寺。寺內有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書之『八關齋會報德記』石幢。

 (六)位於河南虞城縣舊縣城北。建於宋紹聖三年(1096),後徙地改建於今縣治之西南隅。

 (七)位於廣東潮州。乃東南一大叢林。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以後稱開元鎮國禪寺。建築古雅,香火極盛。

 (八)位於山西大同。(參閱『善化寺』4875)

 (九)位於台灣台南。為著名的佛教古剎。原系明末延平郡王鄭成功嗣子鄭經為奉養其母董氏所建之『北園別館』,創建於明永歷年間(1647~1661)。康熙二十八年(1689),巡道王效宗、總鎮王化行等捐俸改建為寺,時稱海會寺。此後,歷經乾隆年間之重修、擴建,迭改寺名為榴環寺、榴禪寺、海靖寺,終定名為開元寺,以迄於今。

 寺內有鄭經所鑿之鄭經井一口,及鑿井時所掘出之海螺化石,及七弦竹一株,據雲此竹為明永歷三十四年移自河南臥龍崗,為董氏親自種植者。寺中並珍藏有鄭成功親筆文件及其所用之餐器。此外,尚有台灣最早鑄造之銅鐘一口,及後園之圓光三塔。塔建於民國二十年(1931),為寺僧藏骨之所,今已成為該寺之標幟。

 本寺開山住持為志中法師。後代住持之較著名者,有同治、光緒年間之榮芳、傳芳、玄精諸禪師。榮芳曾赴福建鼓山受戒,並赴少林寺習禪及武技,且精書畫,頗為當時台省人士所推崇。傳芳亦曾赴福州等地求法受戒,返台後傳戒弘法,度眾甚多;至今約有末寺八十餘座,通稱為傳芳和尚派下。玄精出家前,原擅道教方術,故任開元寺住持後,時顯靈異。台灣光復後,繼任住持有證光、印明、眼淨等人。證光、眼淨二人先後興辦延

平佛學院及開元佛學院,造就不少僧材。現任(1988)住持為悟慈法師,創辦有開元幼稚園、開元育幼院、慈愛醫院,及慧光圖書室、開元禪學院等。

分類:佛學大詞典

開元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