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歸依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三歸依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三歸依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三歸依

【三歸依 】

梵語tri-s/aran!a-gamana,巴利語ti-saran!agamana。又作三皈依、三歸、三自歸、三歸戒、趣三歸依。歸依一詞,含有救護、趣向之義。三歸依即歸投、依靠三寶,並請求救護,以永解脫一切苦。即指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系成為佛教徒所必經之儀式。釋迦牟尼成道後,尚未有僧寶之時,則僅授佛、法二歸戒。據五分律卷十五載,最早受三歸戒者為耶捨比丘之父。

 三歸依可分二種:(一)翻邪三歸,翻邪道而入正道時,所受之三歸。(二)受戒三歸,有五戒三歸(在家信徒受五戒前,必先受三歸)、八戒三歸(受八齋戒前,必先受三歸)、十戒三歸(受十戒成為沙彌、沙彌尼前,必先受三歸)、具足戒三歸(受具足戒成為比丘、比丘尼前,必先受三歸)等四種。若謂五種三歸時,則是此四種三歸加上翻邪三歸。

 關于歸依三寶之旨趣,俱捨論卷十四謂,歸依三寶能永遠解脫一切之苦。大乘義章卷十舉出三義:(一)為遠離生死之惡不善,(二)為求出世涅槃,(三)為利益眾生。法界次第初門捲上之下謂,三歸之用,正破三邪、濟三塗、接三乘、出三有;而佛法以此三歸為本,通一切戒品及諸出世之善法。

 於大智度論卷一、究竟一乘寶性論卷一、大乘起信論、佛地經論卷一、阿毗曇心論等之文前皆列舉出三寶歸敬之文,用表對三寶之敬禮稽首。此外,受三歸儀式時,須隨戒師之教,唱念『三歸三竟』之文。毗尼討要卷五(卍續七○·一七六下):『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說);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說)。』湛然之授菩薩戒儀(卍續一○五·五下):『弟子某甲願從今身,盡未來際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三說);弟子某甲願從今身,盡未來際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說)。』日僧源信於其選擇本願念佛集謂,三歸依可分為大小二乘之別,『盡形壽』者為小乘之三歸,『盡未來際』者為大乘之歸依。

 另據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四本載,『歸依』與『敬禮』有七種之別:(一)歸依唯局於身語二業,敬禮賅通身語意三業。(二)歸依具歸三寶,其境較廣;敬禮唯敬一尊,其境未廣。(三)歸依有其限齊,故必云『盡未來際』;敬禮但舉心虔仰即可,故或久或暫,不為所限。(四)歸依情懇,必有表業與無表業;敬禮但有善表業即成。(五)歸依必合身語二業,其義較重;敬禮僅具一者即成。(六)歸依帶相,故唯在欲、色二界;敬禮可通欲、色、無色等三界。(七)歸依觀真理而成,其義較勝;敬禮重賢善即成,其義較次。〔長阿含經卷十一、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五、勝鬘經、大方等大集經卷三十二、十誦律卷五十六、有部毗奈耶卷四十四、大智度論卷十三、大毗婆沙論卷三十四、卷一二四、十住毗婆沙論卷七〕(參閱『三寶』700)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