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世王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阿闍世王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阿闍世王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阿闍世王

【阿闍世王 】

阿闍世,梵名Aja^tas/atru ,巴利名Aja^tasattu 。為佛世時中印度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梵Bimbisa^ra )之子。略作闍世王。又作阿闍多沙兜樓王、阿闍貰王、阿闍多設咄路王、阿社多設咄路王。意譯未生怨王、法逆王。其母名韋提希,故亦稱阿闍世韋提希子。後弒父王自立,大張中印度霸權。其於處母胎時,占師預言此子降生後將弒父,父王聽占師預言,十分驚恐,遂自樓上將之投棄,然僅折斷手指而未死,故又稱婆羅留支(梵Balaruci ,折指之義),並以其未生前即已結怨,而稱之為未生怨。

 及長,立為太子,因聽信提婆達多之唆使,幽禁父王於地牢中,欲致之死。即位後,併吞鄰近諸小國,威震四方,奠定印度統一之基礎。後因弒父之罪而遍體生瘡,至佛前懺悔即平愈,遂皈依佛陀。佛陀滅度後,為佛教教團之大護法。摩訶迦葉於七葉窟結集經典時,阿闍世王為大檀越,供給一切之資具。

 關於阿闍世即位之年代,據善見律毗婆沙卷二載,王於佛陀入滅前八年即位,執政三十二年。另據雜阿含經卷四十六、出曜經卷二十二載,王與迦屍國波斯匿王數度交戰,後因佛陀之開示而言和。王之其餘事跡在七葉窟結集後,即未再出現於經典中。〔長阿含經卷二、卷十七、增一阿含經卷十二、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九、卷二十、觀無量壽經、阿闍世王經、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八、五分律卷三、大唐西域記卷九、慧琳音義卷二十五〕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