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異熟
【異熟 】
梵語vipa^ka。舊譯為果報。音譯為毗播迦。即依過去之善、惡而得果報之總稱;蓋謂果異於因而成熟。異熟有種種解釋,據成唯識論卷二載,所謂異熟,系謂『因』變為『果』,此『果』之性質異於『因』之性質;『因』有善有惡,而『果』具非善非惡之無記性,故自『因』成熟為『果』,其性質已變異為別類。然據成唯識論述記卷二載,異熟一詞有三義:(一)異時熟,謂『因』與『果』必隔世於異時而熟。(二)變異熟,謂『果』為『因』所變異而熟。(三)異類熟,謂『果』與『因』為異類,而由『因』所成熟。上記三義中,說一切有部主張『異類熟』,經部主張『變異熟』,唯識宗亦主張『異類熟』。
說一切有部與唯識宗雖同取『異類熟』之義,然兩宗所說旨趣不一,在說一切有部而言,『無記』由於力劣之故,猶如朽敗之種子,完全缺乏因緣之義,故並不招感異熟。以此之故,『異熟因』與『異熟果』之關係,於四緣中,配屬『因緣』之中。在唯識宗而言,認為等流習氣之因、果均通於善、惡、無記三性;即謂異熟果中含有無記之親因,故雖為等流之因果,然須有『業種子』之資助,才能引生無記之果報,以此無記之果報與業種子相望,始稱異熟,而此業種子即稱為異熟因,無記之果報則稱異熟果。准此言之,異熟因對異熟果而言,即予以資助力之『增上緣』,而此業種子乃與第六識相應之善惡『思心所』之種子。
上述『思心所』種子有兩種功能:(一)能自行生起『現行』之功能。(二)能資助其他異熟無記之種子而令生之功能。就自生『現行』之意義而言,此種子乃是親因緣,亦即等流因、等流果。就資助其他異熟無記之種子而言,此種子乃是增上緣,亦即異熟因、異熟果。又異熟因乃六因(異熟、能作、俱有、同類、相應、遍行)之一,異熟果乃五果(異熟、增上、士用、等流、離系)之一。能產生異熟果之能力者,稱為『有異熟』;反之,則稱『無異熟』。唯識宗又將異熟分為二;(一)第八識總報之果體,稱為『真異熟』,或單稱『異熟』。(二)從真異熟而產生者,稱為『異熟生』。例如阿賴耶識為真異熟,眼識等六識則為異熟生。
此外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無想天等處之眾生,因其不能聞法修行,故稱此等眾生之世界為異熟障。此乃由於眾生前世之業因招感今生之果報,而轉生於此等世界,故稱異熟障。〔大毗婆沙論卷二十、卷二十五、俱捨論卷二、卷六、俱捨論光記卷二、俱捨論寶疏卷二、玄應音義卷二十三〕(參閱『果報』3323)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