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是什麼意思,法相辭典中聲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聲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

【聲 】

p1391

瑜伽三卷十五頁云:數宣數謝,隨增異論;故名為聲。

二解 顯揚一卷十二頁云:聲、謂耳所行境,耳識所緣,四大所造,可聞音為體。色蘊所攝;無見有對。此復三種。謂可意,不可意,及俱相違。或因手等相擊出聲,或由尋伺,扣弦,拊革。或依世俗,或為養命,或宣揚法義,而起言說。或依托崖谷而發響聲。如是若自相,若分別,若響音,是名為聲。

三解 集論一卷三頁云:何等為聲?謂四大種所造,耳根所取義。或可意,或不可意,或俱相違。或執受大種為因,或不執受大種為因,或俱大種為因。或世所極成,或成所引,或遍計所起。或聖言所攝,或非聖言所攝。雜集論一卷七頁云:聲者:四大種所造耳根所取義。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違。若因受大種,若因不受大種,若因俱大種。若世所共成,若成所引,若遍計所執。若聖言所攝,若非聖言所攝。如是十一種聲,由五種因所建立。謂相故,損益故,因差別故,說差別故,言差別故。相者:謂耳根所取義。說差別者:謂世所共成等三。余如其所應。因受大種者:謂語等聲。因不受大種者:謂樹等聲。因俱者:謂手鼓等聲。世所共成者:謂世俗語所攝。成所引者:謂諸聖所說。遍計所執者:謂外道所說。聖非聖言所攝者:謂依見等八種言說。

四解 五蘊論一頁云:雲何為聲?謂耳境界;執受大種因聲,非執受大種因聲,俱大種因聲。

五解 廣五蘊論二頁云:雲何聲?謂耳之境;執受大種因聲,非執受大種因聲,俱大種因聲。諸心心法,是能執受。蠢動之類,是所執受。執受大種因聲者:如手相擊,語言等聲。非執受大種因聲者:如風林駛水等聲。俱大種因聲者:如手擊鼓等聲。

六解 品類足論一卷二頁云:聲雲何?此有二。謂有執受大種為因聲,及無執受大種為因聲。如是諸聲,二識所識。謂耳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耳識先識。耳識受已,意識隨識。

七解 五事毗婆沙論下十二頁云:聲有二種,乃至廣說。有執受大種者:謂諸大種現在剎那,有情數攝。無執受大種者:謂諸大種過去未來有情數攝,及三世非有情數攝。此中有執受大種所生聲,名有執受大種為因。有執大種,與此所生聲,為前生等五種因故。無執受大種為因聲亦爾。若從口出手等合生;名有執受大種因聲。若從林水風等所生;名無執受大種因聲。余如前釋。

八解 入阿毗達磨論上二頁云:聲有二種。謂有執受,及無執受。大種為因,有差別故。墮自體者,名有執受。是有覺義。與此相違,名無執受。前所生者,名有執受大種為因。謂語手等聲。後所生者,名無執受大種為因。謂風林等聲。此有情名,非有情名,差別為四。謂前聲中,語聲,名有情名。余聲,名非有情名。後聲中,化語聲,名有情名。余聲,名非有情名。此復可意,及不可意,差別成八。如是八種,皆是耳識及所引意識所了別境。

分類:法相辭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相辭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