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明(二)是什麼意思,佛學次第統編中雜明(二)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雜明(二)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雜明(二)

【雜明(二) 】

  三業清淨 身、口、意。

  四威儀具足 行、住、坐、臥。

  三千威儀 略。

  八萬細行 略。

  三業供養 身、口、意。

  三業相應 身、口、意。

  三秘密 印契、真言、觀想。

  三句 菩提心、大慈悲、方便。

  十二合掌 堅實、虛心、未敷蓮、初割蓮、顯露、持水、歸命、反叉、反背互相著、橫拄指、覆手向下、覆手。

  四種拳 蓮華、金剛、外縛、內縛。

  三衣 下(五條)、中(七條)、上(九至二十五條)。

  苦行 略。

  乞食 略。

  長坐不臥 略。

  懺悔五法 略。

  三種懺悔 作法、取相、無生。

  事理二懺 事、理。

  三品懺悔 上、中、下。

  懺儀 略。

  發心 略。

  觀照 略。

  觀察 略。

  觀念 略。

  觀想 略。

  發願 總願、別願。

  四弘誓願 度、解、安、涅槃。

  二利 自利、利他。

  二十五方便 具五緣、訶五欲、棄五蓋、調五事、行五法。

  具五緣 持戒清淨等。

  訶五欲 訶色、聲、香、味、觸。

  棄五蓋 棄貪慾、嗔恚、睡眠、掉悔、疑。

  調五事 調心、身、息、眠、食。

  行五法 欲、精進、念、巧慧、一心。

  七方便 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暖、頂、忍、世第一。

  五停心 不淨、慈悲、數息、因緣、念佛。

  別相念 不淨、苦、無常、無我。

  十二頭陀行 住阿闌若、乃至但坐不臥。

  三慧 聞、思、修。

  三斷 見、修、非、三所斷。

  四正斷 斷、律儀、隨護、修、四斷。

  四對治 厭患、斷、持、遠分。

  一行 略。

  二行 頓成、遍成。

  二觀行 尋伺、真如。

  三種忍行 身、口、意。

  四安樂行 身、口、意、誓願。

  身安樂行 遠離豪執等四。

  口安樂行 不樂說人及經典過四。

  意安樂行 不嫉諂四。

  入道四行 理入、行入。(報冤、隨緣、無所求、稱法。)

  五行 聲、梵、天、嬰兒、病。

  修忍五相 眾生、法、無常、苦、無我、我所。

  六調伏 性乃至熟調伏印。

  二種資糧 福德、智慧。

  近善知識等四善法 近善知識、乃至如說修行。

  樂住林間等四善法 樂住林間、乃至勤行精進。

  修行四法 不捨菩提心、乃至不捨阿練若。

  十種修三昧法 摧抑我慢、乃至常念三昧。

  破二執 我、法。

  除二障 理、事。

  印二空 境空、識空。

  無得 略。

  二轉依 轉煩惱依菩提、轉生死依涅槃。

  轉依六種 損力益能轉至廣大轉。

  四種轉依 能轉道、所轉依、所轉捨、所轉得。

  能轉二種 能(伏、斷)道。

  所轉二種 持種依、迷悟依。

  所轉捨 所斷捨、所棄捨。

  所轉得 所顯得、所生得。

  轉蘊成身 轉五蘊、成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三德 法身、解脫、般若。

  轉五蘊成三德 色成法身,受、想、行三成解脫,識成般若。

  轉識成智 八識、成四智。

  三學對治三毒 略。

  六度對治六敝 略。

  三密對治三業 略。

  教理行證四 略。

  教理行果四 略。

  教行證三 略。

  境行果三 略。

  境智行三 略。

  境教理行果五 略。

  總持 略。

  教觀 略。

  持律 略。

  參禪 略。

  念佛三種 稱名、觀想、實相。

  念佛四種 定業、散業、有相、無相。

  持明 聞、義、咒、忍。

  持念 略。

  持誦 略。

  二種卻魔法 修止、修觀。

  六種卻魔法 覺悟無惑,乃至增進功行。

  治心病 對粗病真實修行,對細病不存執見。

  治身病 正、助。

  正治身病 略。

  助治身病 信、乃至遮禁十。

  三部灌頂 事業、密印、心授。

  五部灌頂 三部加光明、甘露。

  事業灌頂三種 結緣、學法、傳法。

  四種檀法 息災、增益、降伏、愛敬。

  五種檀法 四種、加鉤召。

分類:佛學次第統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次第統編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