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勝鬘經
【勝鬘經 】
梵名S/ri^ma^la^ -sim!ha-na^da-su^tra 。全一卷。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梵Gun!abhadra, 394~468)譯。全稱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又稱師子吼經、勝鬘師子吼經、師子吼方廣經、勝鬘大方便方廣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本經為大乘如來藏系經典中代表作之一。內容敘述勝鬘夫人對釋尊立十大誓願、三大願,並自說大乘一乘法門,闡釋聖諦、法身、如來藏等。
經中認為三乘之教歸於大乘之一乘,得一乘即得如來法身。眾生雖被煩惱所纏,然其本性清淨無垢,與如來同等,故皆具有如來之性(佛性、如來藏)。且以如來藏為基礎,即使在生死輪迴之世界,亦有獲得涅槃之可能。本經之一乘思想,即是承繼法華經者,而成為大乘佛教之重點所在。又本經之特色乃在以在家婦人說法,故與維摩居士所說之『維摩經』,並為大乘佛教在家佛教之代表作。於天台宗所立藏、通、別、圓四教中,本經被攝於別、圓二教;而於華嚴宗所立小乘、始、終、頓、圓等五教之中,本經被攝於終教中。
全書共分十五章,包括如來真實功德、十受、三願、攝受、一乘、無邊聖諦、如來藏、法身、空義隱覆真實、一諦、一依、顛倒真實、自性清淨、真子、勝鬘等。本經之異譯本有北涼曇無讖所譯之勝鬘經一卷,及菩提流志改譯之『大寶積經』第四十八會勝鬘夫人會,然仍以求那跋陀羅譯本最為流通。註釋書甚多,現存有淨影慧遠之勝鬘經義記(缺下卷)、吉藏之勝鬘寶窟、窺基之勝鬘經述記,以及日本聖德太子之勝鬘經義疏;其他另有敦煌出土之註疏三部等。本經梵文原典已散佚,可提供片段之梵文者,唯於『寶性論』、『大乘集菩薩學論』中可見一二。〔大乘密嚴經捲上、出三藏記集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五、卷十〕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