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諦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十六諦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十六諦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十六諦

【十六諦 】

指印度正理學派所立之十六種認識及推理論證方式。又作十六句義(梵s!od!as/a pada^rtha^h! )。正理學派以考察十六諦乃到達解脫之要件。而龍樹則於其廣破經、廣破論、回諍論中批判十六諦,並一一破之。十六諦者:(一)量(梵prama^n!a ),乃獲得真智之方法,有現量、比量、聲量、譬喻量四種。(二)所量(梵prameya),乃指知識之對象,有:我、身、根、境、覺、意、作業、煩惱、彼有、果、苦、解脫十二種。(三)疑(梵sam!s/aya ),指對所見事物之特性未明確之知,此乃推理論證之基因。(四)用(梵prayojana ),指解疑之作用。(五)喻(梵dr!s!t!a^nta ),指凡人、學者皆認可的推理論證之標準根據。(六)悉檀(梵siddha^nta ),即宗義,乃立者之主張。(七)支分(梵svayava ),乃論證之形式,即指五支作法。(八)思擇(梵tarka ),指為了知事物真相,根據其原因,而行深思推理。(九)決(梵nirn!aya ),指義理之決定。(十)論義(梵va^da )。(十一)紛義(梵jalpa),指為堅守自說,用難難等不正之法。(十二)壞義(梵vitan!d!a^ ),指自無立論,而以不正之法難他人之立論。(十三)似因(梵hetv -a^bha^sa ),指似是而非之因,即不正之因,有不定、相違、問題相似、所立相似、過時五種。(十四)難難(梵chala ),乃指故意將敵者之語曲解,而非難之。(十五)諍論(梵ja^ti), 敵者顛倒同法、異法,以非難立者之正確論證,此與古因明之十四過類相當。(十六)墮負(梵nigrahastha^na ),指立者因誤解、不解而致敗北。〔百論疏捲上之中、印度六派哲學、印度哲學史、中觀佛教論考(山口益)〕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