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善惡無記三性
【善惡無記三性】在唯識學上,三性有兩種,一者是稱為『三自性』的三性,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一者是善、不善、非善非不善的三性。不善即是惡,非善非不善即是無記,所以三性又稱善、惡、無記三性。一、善:善是能順益此世、他世之法,其定義是指能於現在世、未來世中,給與自他利益者。善與惡,都有理、事之分,理是分析善惡的性質,事是說明善惡的行為。先以善來說,在理的一面,《俱捨論》十三,把善分為四種,一者勝義善,二者自性善,三者相應善,四者等起善。在事的一面來說,修唯識行,持五戒、行十善,是基本的行持。十善是:不殺生,進而行放生、救生、護生。不偷盜,進而行施捨,財施、法施、無畏施。不邪淫,進而修梵(清淨)行,出家人則完全斷淫。不妄言,進而說誠實語。不綺語,進而說質直語。不兩舌,進而說調解語。不惡口,進而說柔軟語。不貪,進而修不淨觀,以對治貪慾。不嗔,進而修慈悲觀,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不癡,進而修因緣觀。二、不善又稱為惡,指其能違損此世他世之法。《成唯識論》中稱:『違損此世、他世為惡。』《俱捨論》十三,把惡也分為四種,即一者勝義不善,二者自性不善,三者相應不善,四者等起不善。在事相一面,與十善相對者即是十惡。十惡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婪、嗔恚、愚癡。三、無記:非善非不善,不能記為善,不能記為惡,故稱無記。
分類:唯識名詞白話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