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七十五法
【七十五法】此為小乘俱捨宗對一切法的分類。俱捨宗認為:一切事象可分七十五種,歸之為五大類,即:第一類,色法十一種:一、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四、舌根,五、身根,六、色境,七、聲境、八、香境,九、味境,十、觸境,十一、無表色。其中前五者能發識取境,故稱五根;次五者為五根所緣之境界,故稱五境;無表色系依身、口發動之善業與惡業,為生於身內的一種無形色法,乃感苦、樂果之業因,具防非止惡修防善止惡的功能。
第二類,心法一種:即依根而生,覺知外境的總作用,指六識心王。
第三類,心所有法四十六種,又分遍大地法、大善地法、大煩惱地法、大不善地法、小煩惱地法、不定地法六位。此四十六法皆隨附於心法而起,故稱心所有法。即:一、遍大地法十種:、受,領納苦、樂、捨三境的作用。想,想像事物的作用。嗯,造作諸業的作用。觸,對境的作用。欲,希求的作用。慧,揀擇善惡法的作用。念,記憶不忘的作用。作意,令心、心所警覺對境的作用。勝解,明瞭事理的作用。三摩地,又作定,令心心所專注一境而不散的作用。此十法通於善、不善、無記一切心王而起,故稱遍大地法。二、大善地法十種:信,令心、心所澄淨的作用。不放逸,止惡行善的作用。輕安,使身心輕妙安穩的作用。行捨,令身心捨離雜執著諸法之念,而住於平等的作用,為行蘊所攝之捨。慚,於所造罪,生起羞惡之心。愧,於所造罪,生起廉恥之心。無貪,不貪著順境的作用。無嗔,於逆境不起忿怒的作用。不害,不損惱他的作用。勤,精進修習諸善法的作用。此十法與一切之善心相應而起,故稱大善地法。三、大煩惱地法六種:無明,以愚癡為性。放逸,於惡法放逸的作用。懈怠,於善法不勇悍的作用。不信,令心不澄淨的作用。惛沈,令心沉重的作用。掉舉,令心輕浮的作用。此六法常與噁心及有覆無記心相應,故稱大煩惱地法。四、大不善地法二種:無慚,不自羞惡的作用。無愧,不顧廉恥的作用。此二法與一切之不善心相應,故稱大不善地法。五、小煩惱地法十種:忿,令起怒相的作用。覆,隱藏己過的作用。慳,於財施、法施等,不能惠施的作用。嫉,妒忌的作用。惱,堅執惡事而惱亂身心的作用。害,損惱他人的作用。恨,於忿境結怨不捨的作用。諂,令心、心所邪曲不直之作用。誑,欺他不實的作用。憍,心貢高而傲他的作用。此十法唯為修道所斷,僅與意識之無明相應,且其現行各別,而非十法俱起,故稱為小煩惱地法。六、不定地法八種:尋,尋求事理的粗勝作用。伺,伺察事理的細性作用。睡眠,令心心所昏昧的作用。惡作,思念所作之事而令心追悔的作用。貪,貪愛順境的作用。嗔,於逆境嗔恚的作用。慢,使心高舉而凌他的作用。疑,使於諦理猶豫不決之作用。此八法不入前五位,廣通善、惡、無記三性,故稱不定地法。
第四類,心不相應行法十四種:一、得,令得諸法於身的實法。二、非得,令諸法離身的實法。三、眾同分,各隨其趣,而使得同一果報的實法。四、無想果,於無想天中令心、心所皆滅的實法。此為外道所執著的涅槃。五、無想定,乃為得無想果所修得的無心定。六、滅盡定,不還或阿羅漢之聖者,為止息暫時所入之無心定。七、命根,維持壽命的實法。八、生,令諸法生起的實法。九、住,令諸法不遷的實法。十、異,令諸法衰異的實法。十、滅,令諸法消盡的實法。十二、名身,色聲等之名。十三,句身,諸法無常等之章句。十四、文身,名與句所依之文字;二個以上,故稱為身。此十四法為非色非心之法,而不與心相應,故稱為心不相應行法。
第五類,無為法三種:一、擇滅無為,依正智簡擇力而得的寂滅法。二、非擇滅無為,非依正智簡擇力,但依缺生緣而現的寂滅法。三、虛空無為,以無礙為性,容受萬物而遍一切處。此三法無生、住、異、滅四相之作為,故稱無為法。見《俱捨論》卷四。
分類:唯識名詞白話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