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常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法常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法常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法常

【法常 】

(一)(567~645)唐代僧。南陽白水(位於河南)人,俗姓張。少游儒林而厭其喧雜,遂立願出家,奉戒自守。十九歲披剃,依曇延為師,不逾年即能宣講涅槃經。二十二歲初聞攝大乘論,爾後五年即深研其理,並博考華嚴、成實、毗曇、地論等之異同。嘗應齊王之請,為眾開講。隋大業初年,奉敕住於長安大禪定寺。貞觀年間(627~649),參與譯場之譯經,太宗造普光寺,召師居之,並下敕令為太子受菩薩戒。未久又奉敕兼任空觀寺之上座,常講華嚴、成實、毗曇、攝論、十地等經論,學者數千,四方風從。新羅王子金慈藏亦棄王位,遠來受菩薩戒。貞觀十九年示寂,世壽七十九。遺有攝大乘論義疏八卷、觀無量壽經疏一卷,及涅槃、維摩、勝鬘等疏十餘種行世。〔續高僧傳卷十五、廣弘明集卷二十五、開元釋教錄卷八〕

 (二)(752~839)唐代僧。湖北襄陽人,俗姓鄭。幼年出家,住於玉泉寺,凡百經書,一覽即能諳誦不忘。二十歲受具足戒於龍興寺。師志於禪,初於馬祖道一之處參學。據景德傳燈錄卷七載,師一日問馬祖(大五一·二五四下):『如何是佛?』馬祖答:『即心是佛。』遂大悟。後隱於大梅山(浙江鄞縣)靜修。一日,一僧奉馬祖之令,至大梅山對師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馬祖聞之而謂:『梅子熟也!』自此法譽大彰,學人四至。開成四年某日,忽謂眾(大五一·二五五上):『來莫可拒,往莫可追。』言至此,忽聞鼯鼠聲,又謂:『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護持之,吾今逝矣!』言訖而化,世壽八十八,法臘六十九。〔宋高僧傳卷十一、五燈會元卷三〕

 (三)宋代僧。河南開封人,俗姓薛,乃丞相薛居正之後裔。宣和四年(1122),依長沙之益陽華嚴軾公剃髮,深慕大乘,然亦不排斥小教。一日,閱首楞嚴經而能義通法海,自此遊歷淮泗,放浪湖湘。後至天台山萬年寺,參謁雪巢,一見即機語契會,雪巢乃命師掌理翰箋。其室唯一低榻,別無他物,一日,寫一漁父詞於室門示眾,書畢,就榻收足而逝。生卒年不詳。〔大明高僧傳卷七〕

 (四)南宋僧。四川人。號牧溪。性情英豪,嗜飲酒,醉則寢,覺則朗吟。擅長繪畫,所畫之龍虎、猿鶴、蘆雁、山水、樹石、人物等畫皆隨筆拈成,不假修飾。後隨徑山之無准師範出家。一日師範夢見天神,命師繪之,此圖成後即廣為流傳。後不知所終,年壽亦不詳。師之畫風灑脫有韻,影響日本山水畫甚深,其畫跡傳於日本者,以京都大德寺所藏之觀音猿鶴圖及龍虎圖最著名。〔圖繪寶鑒卷四、日本畫史卷中〕(參閱『牧溪』3452)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