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涅槃那是什麼意思,翻譯名義集中摩訶般涅槃那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摩訶般涅槃那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摩訶般涅槃那

【摩訶般涅槃那 】

  此雲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大經云: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名大涅槃。楞伽經云: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肇師涅槃論曰:秦言無為,亦名滅度。無為者,取其虛無寂寞,妙絕於有為;滅度者,言其大患永滅,超度四流。斯蓋鏡像之所歸,絕稱謂之幽宅也。法華、金剛,皆雲滅度。奘三藏翻為圓寂。賢首云: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稱寂。圭峰正名寂滅。准肇公云:泥洹盡諦者,豈直結盡而已!則生死永寂滅,故謂之盡矣。或翻安樂。凡聖大小,皆有涅槃。或名彼岸。肇師云:彼岸,涅槃岸也。彼涅槃岸,豈崖岸之有。以我異於彼,故借我謂之耳。智論云:槃名為趣,涅名為出。永出諸趣,故名涅槃。或名泥曰,如嚴佛調云:佛既泥曰,微言永絕。新云:梵本正名波利暱縛喃,此雲滅度。二教論云:涅槃者,常恆清涼,無復生死。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像測,莫知其所以名,強謂之寂。其為至也,亦以極哉!縱其雙林息照,而靈智常存;體示闍維,而法身恆在。然涅槃法,若辨其義,應分有餘無餘之殊,當揀少分究竟之異。言有餘無餘者,光明玄義云:若三界煩惱盡,證有餘涅槃;焚身灰智,入無餘涅槃。言少分者,勝鬘經云:知有餘苦,斷有餘集,證有餘滅,修有餘道,是名得少分涅槃。得少分涅槃者,名向涅槃界。究竟涅槃者,大法鼓經云:乃至得一切種功德,一切種智,大乘涅槃,然後究竟。法華經云: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初發大心,當期究竟。故輔行云:菩薩初心常觀涅槃,自行初修也。亦令眾生常觀涅槃,化他初修也。安置諸子秘密藏中,化他後入也。我亦不久自住其中,自行後入也。故知自他初心,無不皆修;自他後心,無不皆入。若欲修入,當依四法。故涅槃云:有四法為涅槃近因:一、近善知識;二、聽聞正法;三、思惟其義;四、如說修行。若言勤修苦行,是涅槃近因緣者,無有是處。一、近善知識者,止觀釋曰:大品云:佛菩薩羅漢,是善知識。六波羅蜜、三十七品,是善知識。法性實際,是善知識。佛菩薩等威光覆育,即外護也。六度道品,入道之門,即同行也。法性實際,諸佛所師,即教授也。二、聽聞正法等三句,即三慧也。華嚴云:我或為眾生說聞慧法,或為眾生說思慧法,或為眾生說修慧法。故楞嚴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真諦云:散心名覆器,無聞慧故。忘心名漏器,雖得而失,無思慧故。倒心名穢器,非而謂是,無修慧故。淨名疏云:聞若不聽,無受潤因;聽而不思,無深旨趣;思而不修,終無證理。三慧若備,入道不疑。荊溪釋云:念前聞思所依之境,當如聞思而修行之。應知三慧有橫有豎,橫則名字已上,位位有之;豎則名字為聞,觀行為思,相似為修,三慧具足,能得相似分真之定,名入秘藏。

分類:翻譯名義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翻譯名義集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