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是什麼意思,俗語佛源中舍利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舍利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舍利

【舍利 】

  梵語sarira,亦稱舍利子,意為骨身、遺骨。原來,「所遺骨分,通名舍利」。(《翻譯名義集》卷五)實際上,舍利專指佛、高僧的遺骨。舍利可分為骨舍利、發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說是都屬於骨舍利。佛家傳說,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煉就的,多作堅硬珠狀,五彩耀目。《魏書·釋老志》說:釋迦牟尼涅槃後,弟子用「香木焚屍,靈骨分碎,擊之不壞,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驗,胡言謂之舍利」。經中載有八國國王分取舍利,建塔供養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請鳳翔法門寺佛骨舍利入大內供養。其中唐憲宗元和年間迎佛骨時,遭到韓愈的激烈反對,歷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稱為「佛牙」,相傳帝釋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養,故佛牙備受青睞。法顯、玄奘西遊時,都見到過佛牙。釋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師獲得,受到歷代帝王的供養,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後來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後的遺骨。入《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見火中一道青煙,直透雲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權)

分類:俗語佛源

舍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俗語佛源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