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馱羅藝術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犍馱羅藝術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犍馱羅藝術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犍馱羅藝術

【犍馱羅藝術 】

乃印度佛教藝術之一派。又稱犍陀羅藝術、希臘佛教藝術。以印度西北部犍馱羅(巴Gandha^ra ,約今西巴基斯坦白夏瓦)地方為中心而發展,即亞歷山大侵入印度後至貴霜王朝滅亡,盛行於印度河與喀布爾河會合區域之佛教藝術。其藝術之表現,主要為宮殿寺廟之建築、佛菩薩像之雕刻、繪畫,其內容大多以佛教題材為主,而採用希臘系統之表現方法,歷史性價值極大,影響廣及印度、中亞、我國、日本等處。蓋以印度傳統藝術,吸收希臘、波斯、大夏、羅馬之風格,鎔為一爐而自成一派。

 佛像造立之起源及年代不得其詳,部分學者推測為紀元前後始行於犍馱羅地方,然依史實難以確認。依道行般若經卷九、卷十載,可知西元二世紀中葉以前,犍馱羅地方已盛行造立佛像;又從法顯、惠生、玄奘等之著作中,對於那揭羅曷國之佛影及布路沙布邏城之雀離浮圖等之遺跡皆有描述。

 建築方面,以佛教之伽藍、塔為主,式樣以印度傳統建築為基準,佛塔沿襲中印度古覆缽形式,然由其柱頭可見所受羅馬、希臘之影響。佛塔塔身極高大,伽藍則大致呈方形之高牆,內有中庭,四周有房室並立,建材均以石塊拼成,而不使用磚。至於雕刻方面,其題材頗多,有佛、菩薩,或取自佛傳、本生譚,數量極多,乃犍馱羅藝術之中樞,多以浮雕表現,少有圓雕之作品,背面削平,身體比例不夠勻稱。其式樣模仿希臘人之骨相,一反中印之螺發,而呈現波狀發紋,面貌亦不同於印度人,高額、尖鼻、薄唇、人中短、衣褶厚重。繼承此風之雕刻為現今北印度及土耳其斯坦(俄屬中亞)。

 犍馱羅藝術越過北方蔥嶺進入現今新疆地方,傳至中原,影響北魏佛教藝術,又經由朝鮮傳入日本,顯著影響飛鳥時代之建築、雕刻。另一派則傳及緬甸、暹羅、交趾等地。第五世紀中葉,印度受咽噠族之侵略,犍馱羅藝術亦因之衰頹。〔大唐西域記卷二、高僧法顯傳、洛陽伽藍記卷五、佛教之美術及歷史、西域文明史概論、 Le Coq: Die BuddhistischeSpa|tantike in Mittelasien,Bd.Ⅰ〕(參閱『犍馱羅國』5522)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