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曼差學派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彌曼差學派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彌曼差學派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彌曼差學派

【彌曼差學派 】

彌曼差,梵名Mi^=ma^m!sa^ ,考察研究之義。印度六派哲學之一。即重視祭祀,主張聲常住之聲顯論師。又作彌曼蹉學派、彌■娑學派、彌息伽學派、弭曼差學派。

 蓋於印度,考究古代婆羅門經典吠陀之所說,分為二派。一為根據梵書前半之儀軌、釋義,以實行祭祀為重心,兼論究會通其疑義異說,即以吠陀行祭品為研究對像者;另一派則根據梵書後半之奧義書,主要以考察『梵』為目的,即以吠陀智品為研究對?象者。此二派皆稱彌曼差學派,又前者特稱彌曼差學派、業彌曼差學派(梵Karma -mi^ma^m!sa^ )、前彌曼差學派(梵Pu^rva -mi^ma^m!sa^ ),後者稱為吠檀多學派(梵Veda^nta )、智彌曼差學派(梵Jn~a^na -mi^ma^m!sa^ )、後彌曼差學派(梵Uttara -mi^m=a^m!sa^ )。兩派關係密切,皆視吠陀天啟(梵s/ruti )為最高權威,足以代表正統婆羅門之思想。

 今所謂彌曼差學派,即指前者,即於西元前二、三世紀頃(一說四、五世紀),耄米尼(梵Jaimini )研究吠陀之祭事,取捨諸種不同學說而組織成之新學派。經論中所稱之『聲顯論』、『從緣顯了宗』即指此派。主張吠陀之聲為絕對常住,且以吠陀所?說之祭祀為法(梵dharma )為其主旨。西元二世紀頃(一說五、六世紀),該派聖典編纂完成,計十二章六十節二七四二句。相傳為開祖耆米尼所作,稱為前彌曼差經或彌曼差經。五、六世紀頃,彌曼差經與吠檀多經之註釋陸續問世,蓋此時代,該派與吠檀多派相通,互補其義之不足,以顯揚正統婆羅門之思想。

 及至六世紀,薩跋羅斯馬米(梵S/abarasva^min )出世,為排斥佛教之『無我』說,註釋彌曼差經,即所謂薩跋羅注(梵S/abara -bha^s!ya ),為現存彌曼差經最早且最具權威之作。七世紀時,鳩摩利羅(梵Kum=a^rila ,童中尊)、婆羅拔伽羅(梵Prabha^kara )等相繼而出,更注薩跋羅注,且采因明、量論等他派學說,以敷演該派學說,共唱諸多新義。

 鳩摩利羅極力排擊佛教,鼓吹婆羅門思想,其門流稱巴達派(梵Bha^t!t!a )。婆羅拔伽羅一派即稱古魯派(梵 Guru ),繁榮於一時,後漸次式微,派祖之注書遂告散佚。此後彌曼差派與吠檀多派乖離,甚至兩派互相對峙。而鳩摩利羅一派至後代仍甚為活躍,十四世紀頃,復注派祖之評注者相繼出現,亦制有種種註釋,迄至於今。〔成唯識論卷一、金剛針論、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參閱『聲論』6500)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