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經目錄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詞典中眾經目錄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眾經目錄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眾經目錄

【眾經目錄 】

類別漢譯經論之目次。略稱經錄。最早經錄為三國時代朱士行所記之『漢錄』。道安之『綜理眾經目錄』完成以後,稍具形式,亦為眾經目錄之始稱。梁代寶唱、北魏李廓、北齊法上所作之眾經目錄皆已散佚,現存唯有隋代二種及唐代一種。又於唐武則天時所撰集之經論目錄,特稱『大週刊定眾經目錄』。

 (一)凡四卷。梁代寶唱撰。又稱梁世眾經目錄、寶唱錄。現已失佚。據歷代三寶紀卷十一齊梁及周帝代錄之總敘載,天監十七年(518)敕沙門寶唱撰經目四卷,凡十七科,頗為詳盡。同書卷十五舉其要目,大別四卷,凡收錄一四三三部,三七四一卷。集錄後漢安世高至梁代慧令所譯出之經典、異譯經、禪經、戒經、數論、註疏等。〔續高僧傳卷一寶唱傳、大唐內典錄卷四、開元釋教錄卷十、後漢宋齊至譯經總錄(常盤大定)〕

 (二)全一卷。北齊法上撰。又作齊世眾經目錄、法上錄、達摩郁多羅錄。今已失佚。歷代三寶紀卷十五舉其要目,共收經律論真偽七八七部,二三三四卷。據歷代三寶紀所引,此經錄至少收錄三國魏安法賢至南齊法尼等各時代所譯之經律論、雜藏,抄經、疑偽經等。〔大唐內典錄卷五、開元釋教錄卷十、後漢上宋齊至譯經總錄(常盤大定)〕

 (三)全一卷。北魏李廓撰。又稱魏世眾經目錄、李廓錄。今已不存。本經錄系收集後漢安世高至後魏菩提流支各時代所譯之經律論、有譯無本經、子注、疑偽經、未譯經論等。撰述年代有二說,或永平年間(508~511)奉敕撰,或永熙年間(532~534)奉敕撰。〔歷代三寶紀卷九、卷十五、大唐內典錄卷四〕

 (四)凡七卷。隋代法經等撰。又稱隋眾經目錄、法經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五冊。收錄後漢至隋代所翻譯之經論等。凡立九錄,分類錄出譯經之目。前六卷為別錄,第七卷為總錄,初附上表,其次列出本錄之總目次。依第七卷總錄九錄為:(一)大乘修多羅藏錄七八四部,一七一八卷。(二)小乘修多羅藏錄八四二部,一三○四卷。(三)大乘毗尼藏錄五十部,八十二卷。(四)小乘毗尼藏錄六十三部,三八一卷。(五)大乘阿毗曇藏錄六十八部,二八一卷。(六)小乘阿毗曇藏錄一一六部,四八二卷。(七)佛滅度後抄集錄一四四部,六二七卷。(八)佛滅度後傳記錄六十八部,一八五卷。(九)佛滅度後著述錄一一九部,一三四卷。九錄合計二二五七部,五三一○卷。九錄中,前六錄各有一譯分、異譯分、失譯分、別生分、疑惑分、偽妄分等六分,後三錄各有西域聖賢分、此方諸德分等二分,凡四十二分。本書之記載頗為正確,尤以疑惑及偽妄之鑒別,特為現代學者所重視。〔開元釋教錄卷十、歷代三寶紀卷三、大唐內典錄卷十〕

 (五)凡五卷。隋代翻經沙門及學士等數人合撰。書成於隋文帝仁壽二年(602),主撰者為大興善寺之彥琮。又稱隋眾經目錄、隋仁壽年內典錄、仁壽錄、彥琮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五冊。書中分類錄出後漢至隋代之翻譯經典。大別為單本、重翻、賢聖集傳、別生、疑偽等五分。單本又別為大乘經單本、大乘律單本、大乘論單本、小乘經單本、小乘律單本、小乘論單本六科;重翻細分大乘經重翻、大乘律重翻、大乘論重翻、小乘經重翻四科;別生細別為大乘別生、大乘別生抄、小乘出別生、小乘別生抄、別集抄五科。單本凡三七○部,一七八六卷;重翻凡二七七部,五八三卷;賢聖集傳四十一部,一六四卷;別生八一○部,一二八八卷;疑偽二○九部,四九○卷;闕本四○二部,七四七卷;合計二一○九部,五○五八卷;此外並列記卷數及譯者名,記載頗為詳實。

 本書之分類似取范法經錄,然列舉法經錄所未分類之有本、闕本,且刪略失譯經,不列入我國撰述之疏記等,皆迥異於法經錄。又本書今唯存於宋元明三本之中,高麗藏缺之。〔大唐內典錄卷十、開元釋教錄卷七〕

 (六) 五卷。唐代靜泰撰。又稱大唐東京大敬愛寺一切經論目、靜泰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五冊。乃增補隋代彥琮等所撰之眾經目錄而成。本書雖大部分同於彥琮錄,然闕本中新訪得二十部,二十一卷,並增加玄奘前後新翻之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合計二二一九部,六九九四卷,實為二四四四部,六五八○卷。計數之異同,恐為誤寫,或與他錄錯簡所致。又本書唯高麗藏中存之,宋元明三本則缺之。縮刷大藏經中,將本錄與彥琮錄合糅之。〔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八、大藏目錄卷中〕

分類:佛學大詞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佛學大詞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