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大日經
【大日經 】
梵名Maha^ -vairocana^bhisam!bodhi-vikurvita^dhis!t!ha^na- vaipulya-su^trendra-va^ja-na^ma-dharmaparya^ya 。凡七卷。唐代善無畏、一行、寶月等譯。又作毗盧遮那成佛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毗盧遮那經。為真言三部經之一。系密宗胎藏界之根本大經,與金剛頂經同為日本東台兩密所依聖典。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本經乃大日世尊在金剛法界宮所說,旨在開示一切眾生本有清淨菩提心所具之無盡莊嚴藏,示以本有本覺曼荼羅為主旨,並宣說三密之方便。
本經共計三十六品,頓漸兼陳,理事並闡。全經以阿(豙)字本不生之心地為宗,以如實自知,開悟無生智,獲無相悉地為趣。前六卷三十一品為本經之主體,第七卷五品屬供養法。前三十一品中之第一入真言門住心品為本經之序品,亦是本經之主要關鍵,此品闡釋密教基本教義(教相);其中『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三句,已統釋全經之宗旨,凡本經所說,皆不出此三句法門。第二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以下至第三十一囑累品乃敘述密教之各種儀軌、行法(事相)。第七卷則說明供養等次第法。
據大日經開題謂,本經有三本,即:(一)法爾常恆本,以心王心數諸尊,各各演說自內證法門。(二)分流廣本,系龍猛菩薩入南天竺鐵塔,對金剛薩埵所誦傳之十萬頌經。(三)分疏略本,即現傳之七卷三千餘頌經,乃撮自十萬頌之精要者。據開元釋教錄卷九載,本經之梵本系沙門無行自天竺學成歸來所攜回,時秘藏於長安華嚴寺。後善無畏三藏與一行禪師俱到該寺,從中選取大日經略三千頌,而於開元十二年(724)奉詔於長安大福先寺譯出。本經亦有西藏譯本,但其章品之廢立與次第,與漢譯本稍異,如西藏藏經不以第七卷為經典,而將之歸於論疏部,收於『丹珠爾部』中,另加寂靜護摩儀軌品等七品(稱為外篇),總共亦三十六品,譯出年代較漢譯晚三十年。關於本經之註疏,有一行之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二十卷、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義釋十四卷,此二書系解釋大日經前六卷之文義,另有不可思議所撰之大毗盧遮那供養次第法疏二卷,為最後一卷之註疏。此外,西藏大藏經丹珠爾中,亦收有大量之註釋書。〔大日經疏卷一、開元釋教錄卷十二、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五、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法琳傳〕(參閱『大日經義釋』769)
分類:佛學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