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是什麼意思,俗語佛源中七七的解釋,佛教詞典

佛學詞典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七七的意思及解釋

詞語:七七

【七七 】

民間有「七七」之俗。人死之後,親屬每隔七天營齋

治喪,或延僧追薦。依次為頭七、二七直至七七(斷七),共四十九天。「七七」之俗起源很早。《北史·外戚傳》記載,外戚胡國珍去世後,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為他設千僧齋,並度僧七人。「七七」之俗出於佛教的因果輪迴之說。佛教認為,除大善、大惡者因業力牽引極大而直接投生轉世外,一般人在死後生前都有一種過渡狀態的「中陰身」。據說「中陰身」脫離了粗濁的軀殼,由意念凝聚微細的物質而成,常人無法感知其存在。「中陰身」如小兒大小,感覺敏銳,行動迅捷。「中陰身」逢到轉世機緣,即生「倒心」,因來世父母交會而投入胎中。這種轉世機緣以七日為一期,最多四十九天內,必然投生,進入下一次輪迴。這便是「七七」薦亡的教義上的依據(可參閱《瑜伽師地論》卷一等)。在「七七」期間,以「善願功德力」(如營齋、修福、念佛、誦經)追薦亡人,可使他不墮落到地獄等「惡道」,而可望超生到「人天」等「善趣」中,甚至可能往生「淨土」,這就是所謂「超度」。 (李明權)

分類:俗語佛源

七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俗語佛源
 
漢語學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