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形篇】: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孫子兵法》【軍形篇】

孫子兵法

【軍形篇】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

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竹簡為:守則有餘,攻則不足)。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孫子兵法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