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泉水
釋名:井水因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幾類:遠從地下泉來的,水質最好;從近處江湖滲進來的,屬於次等;有城市溝渠汙水混入的,含堿味澀,水質最差。要用最後一種井水時,須先煎滾,稍停,等堿水下沈後再用,否則氣味很壞,不能入藥,也不宜用之於飲食。凡入藥須用新汲井水,用停、汙、暖的水,不但無效,而且有害。井華水:天明時第一次汲取的井水,稱為“井華水”,療效最高。新汲水:治消渴、反胃、熱痢、熱淋、小便赤澀;消癰腫,洗漆瘡,下魚骨鯁,解砒石、煤炭毒等;亦治熱悶、昏迷、煩渴。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酒後熱痢,洗目中翳障,除口臭,鎮心安神。
附方:井水,一般是不好的。但有些地方的某些井,下通地下泉,它比地面上的江水、河水還要好。這就是井泉水。《本草綱目》列舉井水的功效多種,都是根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井水,不同的記載,抄記而來。如果因此認為任何地方的井水,都有這些功效,顯然是錯誤的。如果因為某一地方的井水,沒有這些作用,而懷疑《本草綱目》所記錄的效果不真實,那也是錯誤的。關於利用冷水治病的事例,李時珍舉了兩個,介紹如下:例一:有一個婦女患“伏熱病”,求華陀醫治。華陀讓她坐石槽中,澆以冷水。時當冬月,澆到七十次,病人冷顫不止,幾乎凍死,澆到八十次,病人全身熱氣蒸出。澆滿一百次,扶出,擦幹,用厚被蓋著靜臥,過一陣,出了一通汗,病就好了。例二:房某,亦患伏熱病。體外冷,夏天也要穿厚衣。求徐嗣伯醫生診治。徐診視畢,叫他冬天來治。到十一月冰雪很大的時候,徐令房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澆頭,澆到二十斛水,房口噤氣絕。徐仍令繼續澆下去,又盡水百斛。房身體慢慢動起來,背上熱氣騰騰,不一會,病人起坐,連呼熱不可當,要冷飲,給予冷水一升,舊病全愈。以後,冬天不怕冷,身體很健壯。上兩例,前則見《後漢書》,後則見《南史》。李明珍都記在《本草綱目裏》。從現在的生理學看,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卻不敢這樣做。主要原因是我們對於病癥沒有正確的判斷,因而缺乏堅定的信心。前一例,據《後漢書》記載,是一個婦女,害了多年的伏熱病,即所謂“寒熱註病”。華佗診斷準確了,才采用這個辦法。後一例,據《南史》記載,這個房甘,是一個將軍,吃了十幾付五石散,越吃越怕冷。所以徐嗣伯斷定這是伏熱癥。熱伏得太深了,涼藥達不到。熱伏越深,體外越冷。以熱藥治體外之冷,這對於伏熱,不是釜底抽薪,而是以火救火。這兩位醫生認為:治伏熱要用寒來制服,使熱氣受到極度的阻抑,刺激發汗,病象因此得到解除(“拆之以寒,使熱氣郁遏至極,激發而汗解”)。李明珍稱贊他們說:這兩們醫生的醫道,的確很高明(“二子之醫,可謂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