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父母若在,南邊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橋,六朝遺跡。不少下人伏侍,諸事可以任意,言語亦可不避。香車畫舫,紅杏青簾,惟我獨尊。
2 . 秋光荏苒休孤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3 . 玉體易枯,紅顏易老。好景不長,放下趁早。
4 . 豆蔻開花三月三,一個蟲兒往裡鑽,鑽了半日不得進去,爬到花兒上打鞦韆。肉兒小心肝,我不開了你怎麼鑽?
5 . 光搖朱戶金鋪地,雪照瓊窗玉作宮。
6 . 人生 本是孤寂,熱鬧都是強裝。看葉子綠又黃,心頭一點涼。
7 . 昌明隆盛之邦,詩李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
8 . 2025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9 .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10 .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捨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11 . 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
12 .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
13 . 2025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14 . 男子是泥做的,女子是水做的。女子見了男子便渾濁了。
15 .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16 . 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17 . 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18 .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19 .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20 . 縱三千弱水,唯取一瓢飲。
21 . 2025我的五臟都碎了,你還只是哭。
22 . 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
23 . 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24 . 紅塵滾滾,奈何不了一往情深。人慾橫流,唯簡單篤定不亂一心。
25 . 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26 .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27 . 木石前盟,三生石畔;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續。
28 .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29 .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30 . 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嬙。
31 . 美中不足,萬事多魔。
32 . 但終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兒戲。
33 . 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34 . 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
35 . 2025莫失莫忘,不離不棄。明知道不可能,才一再地說。人總是這樣。
36 . 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
37 . 2025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38 .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39 .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40 . 2025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41 . 早知日後閒爭氣,豈肯今朝錯讀書。
42 . 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43 . 天地間正邪二氣互搏,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若在富貴公侯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在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是生於薄祚寒門,亦必為奇優名倡,一樣不是俗物。
44 . 大凡一個人不可有奇處。二哥哥生來帶塊玉來,都道是好事,這麼說起來,都是有了這塊玉的不好。若是再有幾天不見,我不是叫太太生氣,就有些原故了,只好譬如沒有生這位哥哥罷了。果然有來頭成了正果,也是太太幾輩子的修積。
45 . 人有聚就有散,聚時喜歡,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生感傷,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46 . 可惜你天生成百媚嬌,恰便似活神仙離碧霄。度青春 ,年正小,配鸞鳳,真也著。呀!看天河正高,聽樵樓鼓敲,剔銀燈同入鴛幃俏。
47 . 襁褓中,父母歎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
48 .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
49 . 早知人情比紙薄,我懊悔留存詩帕到如今。萬般恩情從此絕,只落得、一彎冷月照詩魂。
50 . 瓊漿滿泛玻璃盞,玉液濃斟琥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