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2 .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3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4 .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5 .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6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7 .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泊兮若無止。
8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9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0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1 . 2025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2 . 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
13 .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14 .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5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6 .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7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8 . 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9 .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0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1 .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22 . 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23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4 .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25 .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26 . 生命 ,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無所有。
27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28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9 .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常存。吾不知誰子?像帝之先。
30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1 .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32 .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33 .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若樸,渾若濁,曠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34 .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35 .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 .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37 .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38 .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39 . 無為,無我,無慾,居下,清虛,自然。
40 .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強。物牡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
41 .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42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3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4 .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45 . 水至柔而至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為百谷之王,善處其下也。上善若水。
46 . 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47 .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48 .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9 . 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50 . 勝利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於天下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