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 .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3 .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4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5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6 .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
7 .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8 . 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同於德者,德德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9 .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10 .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1 . 勝利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於天下得志。
12 .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 .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4 .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5 . 2024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若樸,渾若濁,曠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16 .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17 . 202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8 .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19 .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20 . 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
21 . 生命 ,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無所有。
22 .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23 .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百丈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4 .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25 .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26 . 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7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28 .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不長。
29 .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30 . 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31 . 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2 . 2024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33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4 .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5 .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常存。吾不知誰子?像帝之先。
36 .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7 .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38 .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39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40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41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2 .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43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44 . 水至柔而至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為百谷之王,善處其下也。上善若水。
45 .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強。物牡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
46 .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47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8 . 無為,無我,無慾,居下,清虛,自然。
49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50 . 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與父,留之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