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猻
拼音:sūn
異體字:
演變:[猢猻] 獼猴的一種,身上有密毛,能耐寒,生活在中國北方山林中。也泛指猴子:樹倒~散
釋義:9畫 部首: 左右結構 【字形識記】形聲字。 表意,表示與動物有關;孫表聲。本義是猢猻。
解釋:
猢猻:~身上有密毛,很能耐寒。
成語:
[樹倒猢猻散] 猢猻:猴子。樹倒了,樹上的猴子也就散了。比喻有權勢的人物倒台,依附者也隨之離散。
【出處】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於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
【例句】南北統一後,"正人君子"們~,離開北平,而他們的衣缽卻沒有帶走,被先前和他們戰鬥的有些人拾去了。
讀音:sūn,s-ūn-sūn
解形:形聲
結構:左中右∥部
筆畫:9畫
五筆:QTBI
組詞:猢猻王 扯裡猻 猞猁猻 小猢猻
造句:
釋義:猢猻,獼猴的一種,產在中國北部的山林中,能耐寒。亦泛指猴。
相關鏈接:猻的意思
猻字筆畫順序:撇、彎鉤、撇、橫撇/橫鉤、豎鉤、提、撇 、撇折、撇折、點、豎鉤、撇、點、
猻字筆順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