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避
拼音:bi
異體字:
演變:躲開,迴避:~雨、~亂、~重就輕
釋義:16畫 部首:辶 半包圍結構 【字形識記】形聲字。辶表意,表示與行走或跑開有關;辟表聲。本義是躲避。
解釋:
防止:~孕、~免、~雷針
躲避:正月十八日, 鐵溪裡的神道出現,滿城人家,家家都要關門~。
避諱:由於人們~這個討論主題,因此討論會激起了民憤。
避免:他極力~跟她們衝突,他在可能的範圍內極力敷衍她們。
成語:
[避實擊虛] 躲開敵人強大的地方,攻其力量薄弱處。泛指迴避實質性問題而在空泛的內容上做文章。
【出處】《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例句】在談判中,雙方都~,不接觸實質問題,周旋半天也沒有什麼結果。
[避世離俗] 俗:世俗。遠離凡塵世俗。指一種消極處世的態度。
【出處】漢·王充《論衡·定賢》:"以清節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
【例句】道家提倡~,這與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形成鮮明對照。
[趨吉避凶] 趨:趨向。趨向吉利,避開凶險。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趨吉避凶,儒者之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不然。聖人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吾等問於高明之人,當趨吉避凶。"
【例句】在颱風即將來臨時,他們發動群眾,緊急果斷地採取了一些~的措施。
[退避三舍] 捨: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捨。指後退九十里。比喻對人讓步,不與對方較量高低,或表示迴避。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捨。"
【例句】對他,我們只好~;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讀音:bi,b-i-bi
解形:形聲
結構:半包圍∥辶部
筆畫:16畫
五筆:NKUP
組詞:避免 躲避 避難 避暑 避開
造句:等車的人經常在我家門口躲避風雨。
釋義:1讓開;躲開: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有的大臣提議遷都避敵。2避免;防止:戰爭的雙方,都力爭主動,力避被動。
相關鏈接:避的意思
避字筆畫順序:橫折、橫、撇、豎、橫折、橫、點、橫、點 、撇、橫、橫、豎、點、橫折折撇、捺、
避字筆順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