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蓐
拼音:ru
異體字:
演變:鋤過的草又長出來
釋義:13畫 部首: 上下結構 【字形識記】會意字。甲骨文蓐的初文本是辱,從艸、從辱(手持蚌鐮),表示鋤過的草又長出的意思;辱兼表聲。隸變後楷書寫作蓐。本義是鋤過的草又長出來。
解釋:
1多,厚:訓卒利兵,秣馬~食
2草墊子:吾聞汝今者發~而席敝甚
3用於「坐蓐」,表示產婦臨產:鶴山先生母夫人方坐~時,其先公晝寢,夢有人朝服而入其臥內
蓐瘡 :他都有兩個多月沒有下床的,我們還是檢查下他是不是生了~吧。
成語:
讀音:ru,r-u-ru
解形:形聲
結構:上下∥部
筆畫:13畫
五筆:ADFF
組詞:臨蓐 小蓐 蓐蟻 蓐瘡 蓐勞 蓐婦 茵蓐 草蓐 蓐食 蓐收
造句:
釋義:陳草復生,引申為草墊子,草蓆:蓐婦(產婦);蓐母(接生婆);坐蓐(臨產)。
相關鏈接:蓐的意思
蓐字筆畫順序:橫、豎、豎、橫、撇、橫、橫 、豎提、撇、捺、橫、豎鉤、點、
蓐字筆順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