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巧對錄 卷之三:而召工久不至,全忠怒甚,現於辭色,左右皆恐。良久,工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巧對錄 卷之三

楹聯叢話全編

巧對錄 卷之三

《明道雜誌》云:世傳朱全忠作四鎮時,一日與賓佐出遊,全忠忽指一方地曰:「此可建一神祠,試召一視地工驗之。」

而召工久不至,全忠怒甚,現於辭色,左右皆恐。

良久,工至。

全忠指地視之。

工再拜賀曰:「此所謂乾上龍尾地,建廟固宜。

然非大貴人,不見此地。」

全忠喜,薄賜而遣之。

工出,賓僚或戲之曰:「若非乾上龍尾,定當坎下驢頭矣。」

蓋東北人謂斫伐曰坎也。

沈作哲《寓簡》云:揚文公危言直道,獨立一世,嫉惡如仇。

在翰苑日,有新幸近臣以邪言進者,意欲攀公入其一黨一 中,因間語公曰:「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

公正色疾聲答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

幸臣大沮。

《東坡志林》云:「章察,字隱之,本閩人,遷於成都數世矣。

善屬文,不仕,晚用太守王素薦,賜號沖退居士。

一日,夢有人寄書召之者云:「東嶽道士也。」

明日,與李士寧游青城,濯足水中,察謂士寧云:「腳踏西溪流去水。」

士寧答云:「手持東嶽寄來書。」

察大驚,未幾,果死。

《北夢瑣言》云:宣宗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遣未第進士對之。

一溫一 庭筠乃以「玉條脫」續之,宣宗賞焉。

《瑯環記》云:蘭待女子同種則香,故名「待女」。

「待女花;宜男草。」

是絕對也。

按:《風土記》:「鹿蔥,宜男草也。」

《全唐詩話》云:一溫一 庭筠才思艷麗,藥名有「白頭翁」,一溫一 以「蒼耳子」為對。

按:《三國誌·諸葛恪傳》註:「白頭翁,鳥名。」

《瑯環記》云:絳樹一聲能歌兩曲,二人細聽,各聞一曲,一字不亂。

人疑其一聲在鼻,竟不測其何術。

當時有黃華者,雙手能寫二牘,或楷或草,揮毫不輟,各自有意。

余謂「絳樹雙歌;黃華二牘」是確對也。

《後山詩話》云:昔之黠者,滑稽以玩世曰:「彭祖八百歲而死,其婦哭之慟。

其鄰里共解之曰:『人生八十不可得,而翁八百矣,尚何尤?』婦謝曰:『汝輩自不諭爾。

八百死矣,九百猶在也。

』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

又有令新視事而不一習一 吏道,召胥魁問之。

魁具道笞十至五十,及折杖數。

令遽止之,曰:「我解矣!笞六十為杖十四耶?」

魁笑曰:「五十尚可,六十猶癡耶。」

長公取為偶對曰:「九百不死;六十猶癡。」

《雲仙雜記》云:申王謂豬既供餐,不宜處於穢地,乃以氈龕粟粥待之。

取其毛刷淨,令巧工織壬癸席,滑且涼。

又蜀人二月好以豉雜黃牛肉為甲乙膏,非尊親厚知,不得預食。

其家小兒,三年一享。

「壬癸席,甲乙膏」正好作對。

《獨醒雜誌》云:東坡、山谷同游鳳池寺,坡公舉對云:「張丞相之佳篇,昔曾三到。」

山谷即答云:「柳屯田之妙句,那更重來。」

時稱名對。

張丞相詩云:「八十老翁無品秩,昔曾三到鳳池來。」

坡公蓋取此也。

又云:楊大年,美鬚髯。

一日早朝罷,至都堂。

丁晉公時在政府,戲謂之曰:「內翰拜時鬚掃地。」

公應聲曰:「相公坐處幕漫天。」

晉公知其譏己,而喜其敏捷,大稱賞之。

《鶴林玉露》云:「尤延之與楊誠齋為金石一交一 。

淳熙中,誠齋為秘書監,延之為太常卿,又同為青官僚采,無日不相從。

二公皆善謔,延之嘗曰:「有一經句,請秘監對,曰『楊氏為我。

』」誠齋應曰:「尤物移人。」

眾皆歎其敏確。

《□(上鞏下石)溪詩話》雲;嘗見同儕因行飲,令人索一魚名,有浙人一大唱云:「周公魚。」

余謂坐客曰:「且喜『召伯鮓』有偶對矣。」

滿堂皆一胡一 盧不止,因戲為足成其語云:「京市鮓先誇召伯,浙音魚或號周公。」

《猗覺寮雜記》云:世傳「不逢韓玉汝」,有應聲對者曰:「可怕李金吾。」

以「金吾」對「玉汝」為巧。

唐有孫玉汝,則玉汝為名字,不始於韓也。

《歸田錄》云:梅聖俞以詩知名,而浮沉三十年,終不得一館職,晚年與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

士大夫莫不歎惜。

其初受敕修《唐書》時,嘗語其妻刁氏曰:「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刁氏笑對曰:「君於仕宦,又何異狼吞魚上竹竿耶?」

聞者皆以為善對。

又云:王荊公一日謂劉貢父曰:「『三代夏商周』,可對乎?」

貢父應聲曰:「四詩風雅頌。」

荊公拊髀曰:「此天造地設也!」

又云:寇萊公在中書時,嘗與同列戲語曰:「『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者。」

會楊大年來白事,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時稱為的對。

《系年要錄》云:紹興五年,詔禁屠以禱晴,而並及雞鴨。

右諫議大夫趙霈奏疏稱頌上德,以為齊宣王不忍一牛之比。

中書舍人一胡一 寅讀疏笑曰:「諫議乃及此乎!聞汝直統兵有號龍一虎大王者,或入犯,當以雞鴨諫議拒之。」

按;沈德符《敝帚齋余談》云:「湯義仍論給事一胡一 似山汝寧除參論饒伸外,不過一『蝦蟆給事』而已。

蓋時因禱雨禁屠宰,一胡一 請並禁捕蛙,以感召上蒼,故湯有此語,且告人曰:「吾亦為似山圖不朽,與南宋『鵝鴨諫議』屬對親切耳!」

丁令威化鶴,出干寶《搜神記》,此人人知之也。

又《神仙傳》:蘇仙公,桂一陽一人,升雲而去。

後有白鶴來止郡城樓,人或彈之,以爪書曰:「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來歸。

我是蘇公,彈我何為?」

故黃涪翁《次韻蘇韓林出遊》詩云:「人間化鶴三千歲,海上看羊十九年。」

並用蘇家典故,真佳對也。

《老學庵筆記》載臨安扁榜對有:「乾坤濕氣四斤丸,偏正頭風一字散。」

「三朝御史陳忠翊,四代儒醫陸大丞。」

「東京石朝議女婿樂駐泊藥鋪,西蜀費先生弟子寇保義卦肆。」

按:吾師紀文達公亦有集京城市肆招牌對句,如:「冬季諷經」對「秋爽來學」。

「神妙烏須藥」對「祖傳狗皮膏」。

「學經蒙任附」對「店槽道俱全」。

「去風柳木牙杖」對「滴露桂花頭油」。

「一精一裱唐宋元明古今名人字畫」對「自運雲貴川廣南北道地藥材」。

此可見名流雖遊戲之詞,亦皆前有所本也。

宋與遼一交一 歡,文禁甚寬。

軺客往來,率以談笑詩文相娛樂。

元祐間,蘇文忠公嘗膺是選,遼使聞其名,思困之。

其國舊有對云:「三光日月星」。

無能對者,以請於公。

公唯唯,謂其介曰:「我能而君不能,非所以全大國之體。

『四詩風雅頌』,天生對句。

盍先以此復之。」

介如言,方共歎愕,公徐曰:「四德元亨利。」

遼使睢盱欲起辨,公曰:「爾謂我忘其一耶?謹關爾舌!兩朝兄弟邦,卿為外臣,此固仁廟之諱也。」

遼使出不意,遂心折。

旋復令醫官對云:「六脈寸關尺。」

遼使愈悚然。

既而請曰:「學士前對究欠一字,仍請另構一語。」

適雷雨大作,公云:「『一陣風雷雨』,即景可乎?」

遂大敬服,盡歡而罷。

此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四等公侯伯子男」同一因難見巧也。

按:「三光日月星」,近又有以「八旗滿蒙漢」作對者,莊贍相稱。

文字因時運而開,此則前人所不能測其所至矣。

俗傳東坡與子由夜雨連床 ,子由曰:「嘗見鬻術者云:『課演六爻,內卦三爻,外卦三爻。

』思之不能成對。」

一日同出,坡見戲場舞棒花者云:「棒長八尺,隨身四尺,離身四尺。」

語子由曰:「此語正可還前日枕上之對也。」

「劉蕡下策,我輩登科;雍齒且侯,吾屬何患?」

成語天然,坡公所對。

見釋惠洪《冷齋夜話》。

宋時有尚書孫覿,相傳為坡公遺體,馮具區祭酒所云「一陽一羨孫老得坡公棄婢而生者也。」

唯王漁洋先生力辯之,謂坡住一陽一羨,見一童子頗聰慧,出對句云:「衡門稚子璠璵器。」

童子對曰:「翰苑仙人錦繡腸。」

即孫覿也。

坡甚喜之。

據此則覿非坡子明矣。

抑或宋人好名,如童貫自托為韓魏公所生,梁師成亦自謂坡公所出耶。

士子遇文宗按臨,始用功讀書,謂之「抱佛腳」。

《中山詩話》:「王荊公嗜諧諺。

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

』客遽曰:『急則抱佛腳。

』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詩。

』客曰:『急則抱佛腳是俗諺。

』上去『投』,下去『腳』,豈非的對?」

《後村詩話》云:高文虎作《西湖放生池記》,以鳥獸魚鱉鹹若為商王事,太學諸生為謔詞哂其誤。

陳晦行「史集賢制」用昆命元龜事,閩帥倪侍郎駁之。

陳累疏,援引唐一人及本朝命相皆用此語。

史擢陳台端,劾倪削秩罷去,或為一聯云:「舍人舊錯夏商鱉,御史新爭舜禹龜。」

《桐一江一 詩話》云:元祐東平王景亮與諸仕族無成者,結為一社,純事嘲笑。

士大夫無問賢愚,一經諸人之目,即披不雅之名。

當時號曰豬嘴關。

呂惠卿察訪京東,呂天資清瘦,語以雙手指畫。

社人目之曰:「說法馬留。」

又湊為七字曰:「說法馬留為察訪。」

彌歲不能對。

一日,邵篪因上殿洩氣,出知東平。

邵高鼻卷髯,社人目之曰:「湊氛獅子。」

乃對云:「湊氛獅子作知州。」

惠卿銜之,諷部使者發以他事,舉社遂為齏粉矣。

《老學庵筆記》云:高宗南幸,舟泊岸,執政必登舟朝謁。

行於沮洳,則躡芒鞋。

呂元直顧同列戲云:「草履便將為赤舄。」

既而旁舟水深,乃積稻稈以進,參政范覺民曰:「前句吾有對矣。

云『稻秸聊以當沙堤』。」

又云:紹興初,張子韶對策有「桂子飄香」之語。

趙明誠妻李易安以對語嘲之云:「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

時傳為談柄。

《能改齋漫錄》云:徽宗嘗作詩句,命蔡少保居安以賜元長云:「相公公相子。」

元長遽對以進云:「人主主人翁。」

時服其敏捷得體,不必以人廢言也。

黃右原曰:世俗以秦少游為蘇門之婿,並妄稱蘇小妹以實之,此真《齊東野語》也。

其言一曰:「小妹以『閉門推出窗前月』難少游,久無以應。

適東坡過,以小石塊投池中。

秦頓悟,應聲曰:『投石衝開水底天。

』小妹乃釋然。」

其實,此出語並非甚難對也。

《金台集》云:瀛島中有一妝樓,相傳為金明昌中李妃所築。

妃嘗與章宗露坐其上,章宗曰:「二人土上坐。」

妃應聲曰:「一月日邊明。」

《齊東野語》中又載一對句云:「妙法法因因果寺,金輪金剛;中和和豐豐樂樓,銀杓銀甕。」

蓋上句是當時寺名,下句是當時酒樓名,亦可謂巧合矣。

又云:兵部尚書夏原吉治水一江一 南,與給事中某同寓僧寺。

某如廁甚急,夏戲之曰:「披衣靸履而行,急事急事。」

即對云:「棄甲曳兵而走,尚書尚書。」

猶言常輸也。

《復齋漫錄》云:劉韐始為尉於洪之豐城,性不飲酒,飲則面色烘然。

推官抵邑,能飲啖,與劉同會,以諺語戲劉云:「小器易盈真縣尉。」

劉答云:「窮坑難滿是推官。」

《東軒筆錄》云:陳繹晚為敦樸狀,時謂之熱熟顏淵。

熙寧中,台州推官孔文仲廷試對策,言時事有可痛哭太息者,執政惡而斥之,語於眾曰:「文仲狂躁,真杜園賈誼也。」

王平甫曰:「『杜園賈誼』可對『熱熟顏淵』。」

合坐大噱。

蓋「杜園」、「熱熟」,皆當時鄙諺也。

《梁溪漫志》云:前人所記「崔度崔公度,王韶王子韶」,以為的對。

紹興中,馮侍郎楫與羅侍御汝楫在朝,或戲為語云:「侍郎侍御揖汝揖。」

一時無能對者,適范檢字同與陳檢詳正同俱為二府掾屬,徐敦濟續云:「檢字檢詳同正同。」

時以為天生巧對也。

王銍《四六話》云:譚昉,曲一江一 人,荊公少年仕宦荊州之友也。

特善箋表。

荊公在金陵稱其一對云:「車斜韻險;競病聲難。」

「競病」二字,曹景宗故事。

「車斜」二字,見白樂天《與元微之書》曰:「何處春深好」。

以「車斜」二字為韻,往來幾百篇。

《筆談》云:歐一陽一文忠常愛林逋詩「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鉤輈」之句,以為語新而屬對親切。

鉤輈,鷓鴣聲也。

郭索,蟹行貌也。

按:郭索似亦指聲,不指貌。

《詩話總龜》云:蔡君謨與陳亞相友善。

一日,以謔語嘲其名云:「陳亞有心終是惡。」

陳應聲對云:「蔡襄無口便成衰。」

雖巧謔,亦傷虐矣。

《齊東野語》云:癸酉歲,應元秋試,兩浙運司干官、臨川龔孟戣為考官。

龔道出慈溪,忽夢有人以杯酒飲之,且作四字於掌中。

及入院,發策,第一道中誤以一祖十三宗為十四宗,於是士子大哄,逕排試官房舍,悉遭棰辱,至有負笈而逃者。

龔偶得一兵負去而免。

劉制使良貴親至院外撫諭,遂權宜以第二道為首篇,續撰其三。

久之始定。

於是好事者作隔聯云:「龔運幹出題疏脫,以十三宗作十四宗;劉制使下院調停,用第二道為第一道。」

龔後為計使所劾。

明年,度宗賓天,於是十四宗之語遂驗。

《鶴林玉露》云:「紹興乙卯,以旱禱雨。

諫議大夫趙霈上言:自來祈禱,斷屠止禁豬羊,今後請並禁鵝鴨。

時一胡一 致堂在西掖,見之笑曰:「可謂鵝鴨諫議矣。

聞賊中有龍一虎大王,請以鵝鴨諫議當之。」

此與前《系年要錄》語大同小異。

因後一對語大異,故復錄之嘉定中,察院羅相上言,越州多虎,乞行下措置,多方捕殺。

正言張次賢上言:「八盤嶺,乃禁中來龍,乞禁人行。」

太學諸生遂有「羅擒虎,張尋龍」之對。

又云:馮京,字當世,鄂州咸寧人。

其父商也,壯年無子,至京師買一妾,立券償錢矣,問妾所自來,乃言其父因綱運欠折,鬻女以為賠償之計。

遂惻然不忍犯,遣還其父,不索其錢而歸。

居數月,妻有娠,將誕,裡中人皆夢鼓吹喧闐迎狀元,京乃生。

家貧甚,讀書於灒山僧捨。

僧有畜犬,京與共學者烹食之。

僧訴之縣,縣令命作《偷狗賦》,援筆立就。

其警對云:「一團一 飯引來,喜掉續貂之尾;索綯牽去,驚回顧兔之頭。」

令擊節釋之,延之上座。

明年遂作三元。

又云:楊東山嘗謂余曰:「昔周益公、洪容齋嘗侍壽皇宴,因談餚核。

上問容齋鄉里所產。

容齋,番一陽一人也。

對曰:「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

又問益公。

公,余廬陵人也。

對曰:「金柑玉版簡,銀杏水一精一蔥。」

上吟賞。

又問一侍從。

忘其名,浙人也。

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

四者皆海鮮也。

上為之一笑。

某嘗陋三公之對,昔帥五羊時,漕倉市舶三使者,皆閩浙人。

酒邊各盛言其鄉里果核魚蝦之美,渠問某鄉里何所產,某笑曰:「他無所產,但產一歐一陽一子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