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叢話 卷之十一 集句集字附:余齋所藏頗多,因偶集為楹聯云:「蘭石之姿,清少之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叢話 卷之十一 集句集字附

楹聯叢話全編

楹聯叢話 卷之十一 集句集字附

漢碑句皆質重,蔚然古香。

余齋所藏頗多,因偶集為楹聯云:「蘭石之姿,清少之行;魯峻珪璋其質,芳麗其華。」

熹平殘碑「蹈規履信,立德隆禮;範式根道核藝,抱淑守真。」

景君「佐時理物,天與厥福;夏承、韓敕含和履仁,帝賴其勳。」

夏承、孔宙「德惠旁流,鬯芳遠布;劉熊雅度宏綽,廣學甄微。」

魯峻「敦詩悅禮,藐然高厲;耿勳、魯峻琢質繡章,耀此聲香。」

校官、衡方「紹聖作儒,貢登王室;孔寅鉤河摘洛,像與天謨。」

史晨「學為儒宗,行為士表;魯峻冠乎群彥,簡乎聖心。」

鄭固「聲無細聞,雖遠猶近;張遷勞而不伐,有實若虛。」

孔彪「純和之德,仁義之操;魯峻孝弟於家,忠謇於朝。」

衡方「含和履仁,天與厥福;見上發號施憲,民說無疆。」

孔彪、華山「含和履仁見上,永享年壽孔宙;應期作弼,入參文昌。」

食頡、韓敕「下民康濟,順如流水;尹宙、孔彪群公憲章,穆若清風。」

衡方、魯峻「一溫一 然而恭,慨然而義;婁壽忠以自勖,清以自修。」

鄭固

近人集句楹帖,有可喜者。

五言云:「山公惜美景,小謝有新詩。」

獨孤及、李嘉祐「即事已可悅;賞心還自怡。」

杜甫、劉方平「腳著謝公屐;身披萊子衣。」

李白、岑參「名香播蘭蕙;妙墨揮巖泉。」

岑參、張九齡「一江一 山助磅礡;文物照光輝。」

陸堅、許景光「深情托瑤瑟;逸興橫素襟。」

賈至、李白「閱古宗文舉;臨風懷謝公。」

盧綸、李白「跌宕孔文舉;風一流 賀季真。」

儲光羲、李白「誰將佳句並;真與古人齊。」

楊巨源、李白「雅琴飛白雪;逸翰懷青霄。」

杜正倫、高適「智勇冠當代;卓犖觀群書。」

盧湛、左思「結一交一 指松柏,述作凌一江一 山。」

孟浩然、李白「朗抱開曉月;高文激頹波。」

孟郊、韋應物「學業醇儒富;文章大雅存。」

杜甫、韓愈「積照涵德鏡;素懷寄清琴。」

孟郊、權德輿「鵬鶚勵羽翼;龍鸞炳文章。」

儲光羲、李白「草木含清色;巖廊挹大猶。」

儲光羲、高適「知音在霄漢;高步躡華嵩。」

郎士元、孟浩然「一江一 山澄氣象;冰雪淨聰明。」

高適、杜甫「汲古得修綆;開懷暢遠襟。」

韓愈、褚亮「文章輝五色;心跡喜雙清。」

李白、杜甫「端居喜良友;獨立占古風。」

韋應物、孟郊「披雲煉瓊液;坐月觀寶書。」

李群玉、李白「聲華滿冰雪;節操方松筠。」

高適、儲光羲「酒香留客住;詩好帶風吟。」

白居易、姚合「名香播蘭惠;雕藻邁瓊琚。」

岑參、褚遂良「蘊真愜所遇;振藻若有神。」

杜甫、儲光羲「溪靜雲生石;窗虛日弄紗。」

姚合、李商隱「心同孤鶴靜;節效古松貞。」

呂渭、沈佺期「名香泛窗戶;達岫對壺觴。」

許渾、錢起「墨研清露月;琴響碧天秋。」

李侗;許渾「地迥雲偏白;亭香草木凡。」

高適、張祐「接垣分竹徑;微路入花源。」

張說、儲光羲「美花多映竹;喬木自成林。」

杜甫、孟浩然「丘壑趣如此;鸞鶴心悠然。」

錢起、李白「柳深陶令宅;月靜庾公樓。」

李白、杜甫「苔石隨人古;山花拂面香。」

張九齡、李白「長笑對高柳;貞心比古松。」

李頎、李白「願持山作壽;常與鶴為群。」

武三思、杜甫「荷鋤修藥圃;煮茗就花欄。」

王維、喻鳧「澗松寒轉直;碧海闊逾澄。」

王績、杜甫「誰知大隱者,乃是不羈人。」

王維、韓愈「詩思竹間得,道心塵外逢。」

元稹、岑參「暗水流花徑;清風滿竹林。」

杜甫、崔峒「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

杜甫「徑隱千重石;園開四季花。」

杜甫、周繇「隔沼連香芰;緣巖覆綠蘿。」

杜甫、李德裕「琴將天籟合;幔捲浪花浮。」

趙冬曦、杜甫「野翠生松竹;潭香聞芰荷。」

李亦、孟浩然「頗得湖山趣;不知城市喧。」

劉長卿、吳筠「短歌能駐日;閒坐但聞香。」

宋之問、王維「高松來好月;野竹上青霄。」

李白、杜甫「松風清耳目;蕙氣襲衣襟。」

孟郊、張九齡七言云:「川原繚繞浮雲外;台榭參差積翠間。」

盧綸、薛逢「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

宋之問、白居易「窗含遠樹通書幌;風颭殘花落硯池。」

李賀、高九萬「五野綠雲籠稼穡;一庭紅葉掩衡茅。」

杜荀鶴、雍陶「常愛此中多勝事;更於何處學忘機。」

劉長卿、周樸「松持節操溪澄性;山殿屏風花夾籬。」

李洞、李白「閒看春水心無事;靜聽天和興自濃。」

皇甫冉、劉禹錫「一陽一羨春茶小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

錢起、李白

楹帖中亦有所謂台閣體者,五言集句云:「大賢秉高鑒;上德表鴻名。」

孟郊、虞世南「天與三台坐;儒開百代宗。」

張九齡、司空曙「謀猷歸哲匠;詞賦引文雄。」

王維、唐玄宗「羽儀呈鸑鷟;藻思煥瓊琚。」

劉禹錫、權德輿「麟筆刪金篆;霓裳侍玉除。」

盧綸、王維「一經傳舊德;八座起文昌。」

張說、唐玄宗「雲山起翰墨;星斗煥文章。」

王琚、杜甫「三光懸聖藻;一氣轉洪鈞。」

沈佺期、杜甫「道為詩書重;心緣啟沃留。」

杜甫、高適七言云:「功名待寄凌煙閣;霄漢常懸捧日心。」

杜牧、錢起「千秋菉紀朱鸞浩;五色光生綵鳳毛。」

李義府、聶夷中「瑞氣迥浮青玉案;清名合在紫微天。」

耿湋、白居易「仰賀斯文歸朗鑒;惟將直道歷崇班。」

齊己、張籍「聖代科名酬志業;中朝品秩重文章。」

方干、羅隱「勳業定應歸鼎鼐;文章誰得到罘罳。」

徐寅、貫休「三千士裡文章伯;十二樓前侍從臣。」

戶綸、許渾「彩筆只宜天上用;五雲多繞日邊飛。」

貫休、鮑溶「瑞草惟承天上露;繡衣卻照禁中花。」

王建、方干「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雲物月華中。」

李白、許渾「更傍紫微瞻北斗;還將彩服詠南陔。」

薛逢、蘇頲「花迎彩服離鶯谷;閣倚晴天見鳳巢。」

羅隱、劉禹錫「七德龍韜開玉帳;三千犀甲擁朱輪。」

駱賓王、陳陶「身應山河分岳瀆;功銘鼎呂繪麒麟。」

於尹耕、封益紳

梁山舟學士所書楹帖多系集句,有抄輯成本者,今錄其佳者如左。

四言云:「斧藻其德;法言竹柏之懷。」

水經注五言云:「名隨市人隱;心與古佛閒。」

蘇句「竹石得幽秉;壺觴多雅游。」

文同句六言云:「讀書不求甚解;陶靖節句鼓琴足以自娛。」

莊子七言云:「我書意造本無法;蘇句此老胸中常有詩。」

陸句「眉宇之間見風雅;笑談與世殊臼科。」

山谷句「文章或論到閫奧;梅聖俞句笑談與世殊臼科。」

見上「萬卷藏書宜子弟;山谷句三田聚寶真生涯。」

蘇句「官如草木吾如土;東坡句舌有風雷筆有神。」

見上「胸中已無少年事;門外猶多長者車。」

山谷句「張顛草聖雄千古;焦遂高談驚四筵。」

遺山句「名高北斗星辰上;王廷珪句詩在千山煙雨中。」

張孝祥句「輕鷗白鷺定吾友;山谷句綠竹高松無俗塵。」

劉公是句「繅成白雪三千丈;荊公句淨掃清風五百間。」

蘇句「更築園林負城郭;荊公句先安筆研對溪山。」

放翁句「蹙踏鮑謝跨徐庾;蘇句網羅秦漢近唐虞。」

傅蔡句八言云:「行道有福,能勤有繼;居安思危,在約思純。」

左傳「冰生於水,而寒於水;荀子雲出其山,復雨其山。」

詩疏「如此風神,惟須飲酒;北史既佳光景,當是劇棋。」

南史「小窗多明,使我久坐;入門有喜,與君笑言。」

易林「德有潤身,禮不愆器;顏延年句玉韞庭照,蘭生室香。」

庾子山句「平理若衡,照辭若鏡;動墨橫錦,搖筆散珠。」

文心雕龍「山水有靈,亦驚知己;水經注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庾子山句「閉戶自一精一,開卷有益;任彥升句垂露在手,清風入懷。」

柳子厚句「碧山人來,幽鳥相逐;金尊酒滿,奇花初胎。」

詩品「脂粉簡編,冠纓圖文;李義山句糠秕禮義,緇銖功名。」

王績句九言云:「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張說傳非一精一墨佳筆,未常輒書。」

裴行儉傳十言云:「無一江一 海而閒,不導引而壽;莊子乃邦家之光,非閭裡之榮。」

歐文

吳青士郡丞廷榕,自吳中錄寄集句八字聯,皆古雅可愛。

今擇錄其尤佳者如左云:「赤野生姿,青田矯翰;唐婁師德契苾明碑白雲怡意,清泉洗心。」

李邕葉有道碑「蘊智成囊,含明作鏡;唐劉待價令狐仁政碑憑春灑翰,席月抽琴。」

北魏高湛碑「如筠斯清,比蕙又暢;唐宋儋報友書逢岑愛曲,值石憐欹。」

魏姜質亭山賦「器重南金,才橫東箭;高後碑辨雕春囿,德瑩秋天。」

唐太宗訪才能詔「綴響蘭深,緝言瓊秘;謝莊武帝冊沈思泉湧,華藻雲浮。」

魏卞蘭贊述太子賦「鳥囀歌來,花濃雪聚;庾信馬射賦雲隨竹動,月共水流。」

陳後主夜庭度雁賦「春水兩派,晴山數曲;大隱賦朱輪十乘,紫誥千篇。」

幽居賦「薜引山茵,荷抽水蓋;王勃東屋山池賦琴號珠柱,書名玉杯。」

庾信小園賦「激揚碩學,誘接後進;南史張融傳甄明政術,曉達公方。」

唐太宗訪才能詔「經緯區宇,彌綸彝憲;文心雕龍抑揚人傑,雕繪士林。」

契苾明碑「綴響蘭深,緝言瓊秘;謝莊武帝冊秉仁岳峻,動智淵明。」

崔敬邕碑「修風曉逸,德星夕映;謝莊武帝冊祥禽輩作,瑞木朋生。」

鮑照河清頌「澤雨無偏,心田受潤;簡文上大法頌表慈雲既擁,智海亦深。」

簡文與智炎書「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含毫命素,動必依真。」

隋姚察名畫記「溽露飛甘,舒雲結慶;謝莊武帝冊貞筠抽箭,潤璧懷山。」

王融贈叔詩「壯思風飛,逸情雲上;謝朓七夕賦朗姿玉暘,惠風蘭披。」

宋孫康一團一 扇賦

謝默卿邑侯元淮自梁溪錄寄集句各聯,皆工穩。

附錄於左云:「井灶有餘處;林園無俗情。」

「揮茲一觴,未知明日事;遠之八表,正賴古人書。」

以上集陶詩「一精一義測神奧,清機發妙理;遠想出宏域,高步超常倫。」

集文選句「謳吟坰野,金石雲階;棟樑文囿,冠冕詞林。」

文心雕龍、庾開府集「芝洞秋房,檀林春乳;桂深冬燠,松疏夏寒。」

庾開府句「舉頭望明月;蕩胸生層雲。」

集李、杜句「楓葉荻花秋瑟瑟;浴鳧飛鷺晚悠悠。」

集白、杜句「家醞滿瓶書滿架;山花如繡草如茵。」

集唐句「蝶銜花蕊蜂銜粉;犀辟塵埃玉辟寒。」

集李義山句「碧苔芳暉,如有佳語;綠杉野屋,良殫美襟。」

集司空表聖詩品,下同「隔溪漁舟,幽鳥相逐;亂山喬木,奇花初胎。」

「妙機其微,是有真宰;遠引莫至,忽逢幽人。」

「娟娟群松,上有飛瀑;蕭蕭落葉,人聞清鐘。」

「紅杏在林,幽鳥相逐;碧桃滿樹,清露未晞。」

「蓄素守中,所思不遠;返虛入渾,其聲愈希。」

「神化攸同,控物自富;性情所至,著手成春。」

「與古為新,載瞻星氣;其曰可讀,如寫一陽一春。」

焦氏《易林》中,語多吉祥。

有集句為聯語云:「砥德礪才,為國藩輔;市政施惠,生我福人。」

「含和履中,駕福乘喜;年豐歲熟,政樂民仁。」

「論仁議福,保我金玉;達性任情,樂其安閒。」

「道德神仙,增榮益譽;福祿歡喜,長樂永康。」

余小霞有集句聯云:「隨遇而安,因樹為屋;會心不遠,開門見山。」

又云:「天半朱霞,雲中白鶴;山間明月,一江一 上清風。」

予曾集蘇句為聯贈之云:「勸子勿為官所腐;知君欲以詩相磨。」

又一聯云:「筆老詩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

聞有集前人句題酒家樓者云:「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可謂工絕。

黎湛溪河帥廳事,有桂未谷馥分書集句一聯云:「天根月窟閒來往;粗沙大石相磨治。」

余每進謁,屢目之,河帥曰:「君賞其書乎?惜集句殊不倫不類也。」

余曰:「桂作此時,初不為公。

自今觀之,則所集殊雅切。」

何帥詰其說,余曰:「上語謂公治《易》,對語謂公治河耳。」

同僚尚未喻,余曰:「上語謂作河上《易》注,對語謂辦碎石坦坡耳。」

眾始囅然。

吳信辰集司空曙、李頎一聯云:「翠竹黃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禪心。」

以題佛寺恰好。

李蘭卿守思恩時,於賓州建聽荷小閣,集句聯云:「眼明小閣浮煙翠;身在荷香水影中。」

跋云:「道光丁亥六月,按試賓州,以是月二十四日作荷花生日。」

時阮春畬刺史重葺是閣方成,而申漁溪、陳紫瀾、劉夢庭三明府皆不期而會,一時之盛,眾賓俱歡。

余題扁榜曰「荷花世界」,並集東坡、誠齋詩句,懸於閣柱。

達誠齋達三榷稅粵關,喜談文字,頗通易學,有別業在署旁,名「淨芳園」。

榷使自為集句一聯云:「閒坐小窗讀周易;每依南斗望京華。」

相傳徽州城中有戲台初成,徽之巨商撰聯,得一句云:「聲為律呂身為度。」

久不能對,曰「有能集成語對者,當厚酬之」。

時方樸山先生命其子德往對曰:「雲想衣裳花想容。」

徽商酬以百金。

先生笑白:「七字百金,李太白惠我無疆也。」

按:對句勝於出句。

出句「呂」字添出,「身為度」三字亦無著,適成其為徽商本領也。

近人有集句楹帖云:「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前身陶彭澤,後身韋蘇州。」

以東坡詩對《禰衡傳》,天然比偶。

惜無人能當此語耳。

石墨文字以《石鼓文》為最古,近有集為篆聯者云:「道藝工於寫華柳;秀靈時或載淵魚。」

「不華不樸同所好;既安既寧樂乃時。」

「寧樸毋華,以康我道;既安乃樂,共寫其天。」

「道旨淵微,深於四子;詞華工秀,大如六朝。」

桂林城中巖洞以風洞山為最,即疊彩山也。

山中座落又以景風閣為最。

葉琴柯中丞紹楏集《禊帖》字為聯云:「林間虛室足觴詠;山外清流無古今。」

余亦擬集韓句一聯云:「粉牆丹柱動光彩;高崖巨壁爭開張。」

余編梓《聯話》將竣,適賀耦庚中丞郵信來,以集句兩聯索書。

集《四書》云:「行不得則反求諸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又經語云:「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因附識之。

以下集字

《西嶽華山碑》前明已毀,今海內只有三拓本。

余所藏者《華一陰一》,郭允伯舊物,曾歸朱笥河先生者也。

碑為蔡中郎所書。

近人有集碑字為楹帖者,如云:「漢璧秦璆千歲品;光風嘉月四時春。」

「和平峻望中書令;典則高文太史公。」

「歲星仙氣原方朔;璧月新詞是義山。」

「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書望若仙。」

陳曼生郡丞有集《三公山碑》字一聯云:「老屋三間,可蔽風雨;空山一士,獨注離一騷一。」

柳誠懸所書《元秘塔銘》,雄偉奇特,最宜於作楹聯。

有集字成句者雲;「山靜日長仁者壽;荷香風善聖之清。」

「窮經安有息肩日;學道方為絕頂人。」

「情詞超邁高常侍;書法清圓趙集賢。」

敬客所書《王居士磚塔銘》,乃褚派也。

近人喜學之,姿態橫生,惟以作大字,則規模稍有不足。

亦有集字為楹帖者云:「天然文吐春雲潤,悟後心如秋月超。」

「明月超然懷遠鑒;緒風和處覺春生。」

「書求往跡得其化;文有真宗鑒乃神。」

「風節為貞金樂石;心神如秋月春雲。」

顏魯公《爭坐位帖》字不及寸,而拓作大字,則有雄偉之觀,勝於臨摹他跡。

近有集帖字為楹聯者,語亦岸異不群。

七言云:「身向尺天崇位業;人從香海望才名。」

「恬然清行同南部;積有文才是左思。」

「一誠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

「校書長愛階前月;品畫微聞座右香。」

「清時盛治人同仰;名世高文眾所師。」

「其書莫廢文明道;不爵而尊體衛身。」

「畏友恨難終日對;異書喜有故人藏。」

「月寮煙閣標清興;文府書城縱古今。」

「書到右軍難品次;文如開府得縱橫。」

「滿室古香人有會;當階清蔭月初中。」

「立志須如三古盛;為書自起一家言。」

八言云:「立功德言,有三不朽;尚齒爵位,無一非尊。」

「功冠凌煙,紀綱文武;才高畫日,損益古今。」

「立德立功,居之以敬;友直友諒,尊其所聞。」

有集顏魯公《多寶塔碑》字為楹帖者,近刻成板聯,墨拓亦頗可觀。

句云:「天然深秀簷前樹;自在流行檻外雲。」

「脫俗書成一家法;寫生卷有四時春。」

顏魯公書《東方朔像贊》,字莊嚴合矩,在《多寶塔》之上。

有集字成聯者云:「德星人是東方朔;雄辨文如石曼卿。」

「作者多大方家數;望之如神仙中人。」

「清而不矯心無滓;儉以為節家之肥。」

「學以精神通廣大;家從清儉足平安。」

《繹山碑》原石已不可考,今所傳本,乃五代鄭文寶重刻。

而典型具在,殊可臨摹。

近有集碑字為聯云:「追古思今。

道在作者;登高望遠,時復樂之。」

「為樂及時,令德無極;去古不遠,直道在斯。」

「日有所思,經史如詔;久於其道,金石為開。」

「山澤高下理所著;金石刻作臣能為。」

王右軍《蘭亭序》字,執筆者無不奉為矩型。

近人有集字為楹聯者,亦自巧思綺合。

五言云:「暢懷年大有;極目世同春。」

「室有山林樂;人同天地春。」

「惠日朗虛空;清風懷古人。」

「風竹引天樂;林亭集古春。」

六言云:「今趣豈異於古;天聽可期諸人。」

「文情生若春水;弦詠寄之天風。」

七言云:「有足春隨惠風至;無懷人合盛時生。」

「游春人若在天坐;聽曲情隨流水生。」

「文生於情有春氣;興之所至無古人。」

「情文俯仰懷遷固;述作風一流 契老彭。」

「流水永無風浪作;春情時以管弦和。」

「絲竹放懷春未暮;清和為氣日初長。」

「寄興在山亭水曲;懷人於日暮春初。」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與弦作契風生竹;列坐為情水抱山。」

「觀水期於無盡地;生天當是有情人 。」

「隨群流觀極盛事;欣樂歲述古初言。」

「得趣在形骸以外;娛懷於天地之初。」

「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懷抱和無同。」

「極清閒地是蘭若;觀自在春於竹林。」

「追隨永日情殊暢;坐領春風氣不群。」

「坐隨蘭若幽懷暢;游及竹林躁氣清。」

「靜坐不虛蘭室趣;清游自帶竹林風。」

「隨所遇時將靜悟;老於文者不陳言。」

「得山水樂寄懷抱;於古今文觀異同。」

「放水流長觀其曲;為文氣盛集於虛。」

「虛懷視水人鹹悟;和氣為春天與游。」

「將合萬類為一己;每以內觀當外游。」

「知足一生得自在;靜觀萬類無人為。」

「大文間世有述作;至樂在人無古今。」

「山水之間有清契;林亭以外無世情。」

「虛竹幽蘭生靜氣;和風朗月喻天懷。」

「群然和者幽蘭曲;快哉當之修竹風。」

「古與為懷稽作者;興隨所引契天然。」

「風人所詠托於古;靜者之懷和若春。」

「清風有信隨蘭得;激水為湍抱竹流。」

「室因抱水隨其曲;竹為觀山不放長。」

「亭間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時有無。」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為一日不可無。」

八言云:「畢生所長,豈在集古;閒情自托,亦不猶人。」

「不次之遷,人同品峻;及時為惠,情與春長。」

「今古畢陳,趣生一室;人天興感,文可萬言。」

「誕妄不生,虛無視事;幽閒自得,清靜為修。」

「林氣映天,竹一陰一在地;日長似歲,水靜於人。」

「小有清閒,抱弦懷古;隨其時地,修己觀人。」

「清氣若蘭,虛懷當竹;樂情在水,靜氣同山。」

「春水初生,系懷左右;清風惠及,盛領情文。」

九言云:「今文與古文,期其一是;無極為太極,化可萬殊。」

近吾鄉鄭雲麓觀察開禧有《知足齋集禊序楹貼》一帙,刻於粵東,董琴南為之序,亦集帖中字。

所稱「既極自然,又有生趣」者,信不虛也。

茲擇其尤佳者錄之云:「生當稽古右文日;老作觀山樂水人。」

「人品清於在山水;天懷暢若當風蘭。」

「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

「時契幽懷同靜氣;因觀流水悟文情。」

「有時自向竹間坐;無事一至蘭若游。」

「為人不外修齊事;所樂自在山水間。」

「隨時靜錄古今事;盡日放懷天地間。」

「修己可知有樂地;作文自合捨陳言。」

「作文每期於古合;寄懷時或與天游。」

「萬類靜觀鹹自得;一春幽興少人知。」

「世情豈盡能相合;賢者所為固自殊。」

「人品若山極崇峻;情懷與水同清幽。」

「大賢自合為九列;清風可以流萬年。」

「信之為言有諸己;文亦不外生於倩。」

「盡日山游得風趣;一生浪跡契天隨。」

「老可情懷常作竹;少文樂事在遊山。」

「述古期同彭不作;臨風若遇惠之和。」

「昔時嘗品惠山水;異日期為少室游。」

「自古在昔有述作;當今之世鹹清賢。」

懷仁《聖教序》本,集右軍遺字而成。

近復有集序中字作楹帖者,古雅可喜。

五言云:「鹿門多大隱;花洞有長春。」

「雲霞生異彩;山水有清音。」

「波綠生春早;雲歸注雨遲。」

「有雨雲生石;無風葉滿山。」

七言云:「黃昏花影二分月;細雨春林一半煙。」

「明月不離光宅寺;清風常渡出山鐘。」

「清華詞作雲霞彩;典重文成金石聲。」

「勝地花開香雪海;妙林經說大羅天。」

「一藏梵聲濤在口;滿林花影月苞山。」

「九萬里風斯在下;八千年木自為春。」

「天機清曠長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燈。」

「承恩湛露三春重;被體香羅九夏輕。」

「機雲才學有天趣;王謝風一流 本性成。」

「法雨慈雲窺色相;清池明月露禪心。」

「萬里波濤歸海國;一山花木作香城。」

「座攬清輝萬川月;胸涵和氣四時春。」

「人一體 六書生奧妙;五山十水見精神。」

「松濤在耳聲彌靜;山月照人清不寒。」

「紫薇華省承綸誥;金粟香風舞綵衣。」

「書成花露朝分潔;悟對松風夜共幽。」

「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匱文高二漢風。」

「謝傅心情托山水;子瞻風骨是神仙。」

「燈火夜深書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

歐一陽一率更書《醴泉銘》,字最方整,臨作楹帖尤宜。

有集字成聯者,七言云:「月沼觀心清若鏡;雲房養氣潤於珠。」

「德取延和謙則吉;功資養性壽而安。」

「西清恩挹三霄露;東觀文成五色雲。」

「一室圖書自清潔;百家文史足風一流 。」

「巖前煉石雲為質;檻外流泉月有聲。」

「為學深知書有味;觀心澄覺寶生光。」

「功深書味常流露;學盛謙光更吉祥。」

八言云:「氣淑年和,群生鹹遂;冰凝鏡澈,百姓為心。」

「良玉潤珠,精神流照;吉金樂石,左右一交一 輝。」

「甘露卿雲,於斯為瑞;珠輝玉照,蓋代之華。」

「瓊質金相,當時之寶;頌經風緯,冠世而華。」

近張澥山方伯岳崧集字書聯見贈云:「鳳質龍文,光華相映;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室臨春水幽懷朗;坐對賢人躁氣無。」

此姚姬傳先生鼐集《禊帖》字聯,以贈羅子信太史者。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