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全編》巧對錄 卷之八:中有數對,頗有巧思,如云:有萬福者私一狐,其友孫得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楹聯叢話全編》巧對錄 卷之八

楹聯叢話全編

巧對錄 卷之八

蒲留仙《聊齋誌異》所載,事多奇詭,雅俗皆稱之。

中有數對,頗有巧思,如云:有萬福者私一狐,其友孫得言善俳謔,狐亦諧甚,每一語即傾倒賓客。

一日,孫戲謂萬曰:「一對請君屬之:『妓女出門訪情人 ,來時萬福,去時萬福。

』」合座不能對。

狐笑曰:「我有之矣:『龍王下詔求直諫,龜也得言,鱉也得言。

』」四座無不絕倒。

又云:晉人有仇祿者,誤入范公子園,失足落池中,懼甚。

公子笑曰:「僕有一樂拍名,若能對之,即放君行。」

祿唯唯。

公子曰:「拍名渾不似。」

祿對曰:「銀成沒奈何。」

公子大笑曰:「真石崇也。」

祿不知所謂,蓋公子有女名蕙娘,夜夢一人告之曰:「石崇,汝婿也。

明日落水矣。」

旦告父,共以為異。

祿適符夢兆,公子聞對而喜,曰:「拍名乃小女所擬,今得屬對,亦有天緣。」

未幾,祿贅入其家。

又云:章邱焦生讀書園中,宵分,有二美人來,焦知其狐,拒之。

女知不可動,乃曰:「君名下士,妾有一聯,請為屬對,能對,我自去。

出句云:『戊戌同體,腹中只欠一點。

』」焦凝思不能就,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我代對之可矣。

『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

』」一笑而去。

又云:膠州竇旭晝寢,忽夢見褐衣人導至一處,萬戶千門,迥非人世。

殿上一王者,見生入,降階而迎,執賓主禮,列筵豐盛。

仰視殿上一匾曰:「桂府」。

生局蹙不能致辭。

稍間,王忽左右顧,曰:「孤一言煩卿等屬對。

出句云:『才人登佳府』。」

四座方思,生即應曰:「君子愛蓮花。」

王曰:「蓮花乃公主小字,何適合如此,寧非夙分乎!」即以公主妻之。

又云:靈山王勉,字黽齋,偶入仙人島。

島中主人桓文若妻以女。

長女名芳雲,二女名綠雲,均善文詞,互相嘲謔。

王嘗為所窘。

桓一日出對曰:「王子身邊,無有一點不似玉。」

眾未措詞,綠雲應聲曰:「黽翁頭上,再加半夕即成龜。」

又云:章邱米步雲善以乩卜,每同人雅集,輒召仙相與賡和。

一日,友人見天上微雲,得句請其屬對,曰:「羊脂白玉天。」

乩書云:「可問城南老董。」

眾疑其不能對,故妄言之。

後以故偶適城南,至一處,土如丹砂,異之。

有叟牧豕其側,因問之。

叟曰:「此俗呼『豬血紅泥地』也。」

忽憶乩詞,大駭,問其姓,答云:「我老董也。」

屬對已奇,而預知過城南之必遇老董,斯亦神矣!

湯誥所集《俗語對句》,皆杭州時諺,他方人不能盡知。

浙人見之,無不首肯者。

今擇其熟於人口而稍雅馴者若干條,以資談助,數百年後,未必不為故實也。

如:

走馬到任;衣錦還鄉。

一一團一 和氣;兩袖清風。

客中送客;親上加親;隔壁告狀;同室操戈。

飛簷走壁;破釜沉舟。

拖泥帶水;駕霧騰雲。

心驚膽戰;舌敝唇焦。

立地成佛;從井救人。

暗藏春一色 ;明察秋毫。

鴉飛雀噪;兔死狐悲。

有名無實;同姓不宗。

摸著脾氣;套出口風。

抱頭鼠竄;滿腹狐疑。

唯天可表;無地自容。

吃空心酒;燒回頭香。

一了百了;千真萬真;癡人說夢;浪子回頭。

天翻地覆;一陰一錯一陽一差。

經蒙俱授;童叟無欺。

請君入甕;對客揮毫。

知法怕法;在家出家。

磨穿鐵硯;打破沙鍋。

談笑自若;痛癢相關。

一言既出;三思而行。

面叱莫怪;心照不宣。

當家和尚;壓寨夫人。

當場出醜;拍案驚奇。

惡人遠避;好事多磨。

望風下拜;指日高昇。

私通外國;大開後門。

道猶未了;事不宜遲。

還魂草紙;出氣香珠。

財多身弱;福至心靈。

貴人多忘事;秀才不出門。

關老爺賣馬;姜太公釣魚。

懶人挑重擔;強盜發善心。

行行出君子;處處有強人。

口甜心裡苦;眼飽肚中饑。

能知天下事;難賺世間財。

旱天多雨意;平地起風波。

惡事傳千里;荒年無六親。

做官莫做小;擒賊先擒王。

一陰一陽一怕懵懂;買賣論分毫。

所問非所答;能說不能行。

喜鵲叫,媒人到;促織鳴,懶婦驚。

一遭生,兩遭熟;七不出,八不歸。

天不怕,地不怕;男有心,女有心。

高拱手,低作揖;窮算命,富燒香。

千不合,萬不合;一著虛,十著虛。

少所見,多所怪;一不做,二不休。

井蘭圈當搬指;燈籠草做枕頭。

日間不做虧心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書中有女顏如玉;路上行人口似碑。

先學無情後學戲;只愁發跡不愁貧。

肚皮貼著背脊高;眼睛生在額角頭。

一家飽暖千家怨;前人田土後人收。

清官難斷家務事;好女不穿嫁時衣。

行得好心有好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閒時做了忙時用;明中捨去暗中來。

骨頭沒有四兩重;身子跳得八丈高。

和尚不知道家事;巧妻常伴拙夫眠。

清官難逃猾吏手;和尚不趁道士錢。

死人身邊有活鬼;強將手下無弱兵。

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要雨是雨,要風是風。

男大須婚,女大須嫁;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因親及親,因友及友;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和尚和尚,掛在樑上;丫頭丫頭,賣到一江一 頭。

有粥吃粥,有飯吃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有錢則生,無錢則死;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中了山客,不中水客;進得衙門,難進廟門。

強盜畫喜容,賊形難看;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各家各法,各廟各菩薩;叫爺叫娘,叫屈叫地方。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東倒吃羊頭,西倒吃豬頭。

打的老虎殺,大家有肉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國難顯忠臣,家貧出孝子;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翟晴一江一 灝《通俗篇》中亦有集諺數聯,大約亦浙語為多。

可錄者如:

隨風轉舵;順水推舟。

出路由路;隨鄉入鄉。

忙裡偷閒;苦中作樂。

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酒落歡腸;棋逢敵手。

拋磚引玉;點鐵成金。

瓜熟蒂落;藕斷絲連。

隨手薩婆訶;順口波羅蜜。

無梁不成殿;有路莫登舟。

羊肉當狗肉賣;活馬做死馬醫。

清官難斷家裡事;好漢不吃眼前虧。

死棋肚裡有仙著;強將手下無弱兵。

牛頭不能對馬嘴;狗口何曾出象牙。

酒在肚裡,事在心裡;錢近手頭,食近口頭。

東坡謂古今語未有無對者,雖鄙諺亦然也。

京師同人小飲,每集戲牌名作對偶,以為觴政。

茲擇其尤工雅者錄之,非熟於菊部者,不能為也。

如:

「驚丑」風箏誤對「嚇癡」八義記。

「盜甲」雁翎甲對「哄丁」桃花扇。

「訪素」紅梨記對「拷紅」西廂記。

「扶頭」繡襦記對「切腳」翡翠園。

「開眼」荊釵記對「拔眉」鸞釵記。

「折柳」紫釵記對「採蓮」浣紗記。

「麻地」白兔記對「蘆林」躍鯉記。

「教歌」繡襦記對「題曲」療妒羹。

「春店」萬里緣對「秋一江一 」玉簪記。

「哭像」長生殿對「描容」琵琶記。

「敗金」一精一忠記對「埋玉」長生殿。

「三擋」麒麟閣對「七擒」三國誌。

「逼試」琵琶記對「勸妝」占花魁。

「打虎」義俠記對「罵雞」白兔記。

「看襪」長生殿對「哭鞋」荊釵記。

「刺虎」鐵冠圖對「斬貂」三國誌。

「亂箭」鐵冠圖對「單刀」三國誌。

「拜冬」荊釵記對「賞夏」琵琵記。

「告雁」牧羊記對「嗾獒」八義記。

「思飯」金鎖記對「借茶」水滸記。

「斬竇」金鎖記對「刺梁」漁家樂。

「投井」金印記對「跳牆」西廂記。

「送米」躍鯉記對「拾柴」采樓記。

「相面」宵光劍對「審頭」一捧雪。

「醒妓」醉菩提對「規一奴一」琵琶記。

「盜令」翡翠園對「偷詩」玉簪記。

「飯店」尋親記對「酒樓」翠屏山。

「北樵」爛柯山對「西諜」邯鄲夢。

「落院」繡襦記對「借廂」西廂記。

「小妹子」時劇對「胖姑兒」慈悲願。

「鬧天宮」西遊記對「游地府」大香山。

「醉易方易」鳴鳳記對「相梁刺梁」漁家樂。

「大宴小宴」連環記對「前親後親」風箏誤。

憶余在京時,與壬戌同年生消寒小集,亦舉此令,龔季思尚書以「蘆林」對「絮閣」,同人皆拍案稱絕。

蓋「蘆、絮」二字以虛對實,尤可解頤也。

同年宗室果益亭將軍果齊斯歡,以善射名。

余嘗於園值時,親見其射鵠,二十發而中心者十九,故有「果羊眼」之稱。

弱冠選入,十五善射,例戴花翎。

京師俗呼翎為「草雞毛」。

朱詠齋戲之曰:「『果羊眼,草雞毛』。

正是天成對語,不料乃合於一人之身也。」

謝椒石曰:京中女人多大腳者,紀文達師嘗戲為集句對,語云:「朝雲暮雨連天暗;野草閒花滿地愁。」

雖惡謔,亦極巧矣。

按:此前明沈景倩舊集句,見《靜志居詩話》。

常言道云:昔人以吳中俚語作對,如:「大媽霍落落」對「阿姨李菹菹」。

固屬自然,而《韻鶴軒筆談》中所列尤夥,正與浙諺對偶相匹。

有甚可解頤者,三字者如:

「盡湯干」對「連底凍」。

「四眼狗」對「三腳貓」。

「獨腳龍」對「兩頭馬」。

「軟皮條」對「壞酒藥」。

「鰍打諢」對「蟹使氣」。

「死馬子」對「活招牌」。

「橫撐船」對「倒扳槳」。

「三搭桌」對「兩開篷」。

「瞎三班」對「爻一句」。

「生作鱔」對「死宰雞」。

「硬極垃」對「粗光燙」。

「蟹腳肉」對「羊角尖」。

「削冰片」對「掮木梢」。

「吹木屑」對「糝松香」。

「軟硬境」對「單相思」。

「對日吼」對「隔夜憂」。

「拖油瓶」對「背水纖」。

「靠乖走」對「搭死環」。

「對腳板」對「拔頭籌」。

「趕狗棒」對「放牛繩」。

「臭肺頭」對「怪肚子」。

「半爿俏」對「兩頭尖」。

「敲厊鑼」對「打邊鼓」。

「橄欖核」對「蘿蔔皮」。

四字者如:

「新來晚到」對「朝去夜回」。

「冬暖夏涼」對「日輕夜重」。

「老店新開」對「粗泥細做」。

「揀佛燒香」對「問客添飯」。

「立馬造橋」對「牽牛下井」。

「裝槍上馬」對「借刀殺人」。

「見背扼背」對「兵頭門頭」。

「百口衙門」對「一心矩路」。

「對牛彈琴」對「偷雞剪綹」。

「應酬買賣」對「死活文書」。

「放空雪炮」對「刷白煙窗」。

「獻豬獻羊」對「死貓死狗」。

「引鬼入門」對「拖人下水」。

「毛頭男女」對「折腳婆娘」。

「過橋拔橋」對「出路由路」;「因風吹火」對「趁水推船」。

「養發強盜」對「醫皮郎中」。

「斬草除根」對「殺花開頂」。

「日月一精一華」對「風雲氣色」。

「客來掃地」對「賊去關門」。

「捉雞大叔」對「看貓先生」。

「偷忙作空」對「捉生替死」。

「出窠弟兄」對「養家神道」。

五字者如:

「青石屎坑板」對「黑漆皮燈籠」。

「口大喉嚨小」對「嘴硬骨頭酥」。

「蜻蜓吃尾巴」對「猢猻弄卵袋」。

「師姑養兒子」對「丫頭做媒人」。

「板門上打褶」對「一陰一溝裡失風」。

「東事西出頭」對「大話小結果」。

「官無三日緊」對「賊吃一半虧」。

「突露面間骨」對「踢碎腳班頭」。

「湯罐內熬鴨」對「筆管裡燒鰍」。

「大蟲欺小蟲」對「熱氣換冷氣」。

「千方百設計」對「七纏八丫叉」。

「老和尚過一江一 」對「小道士打醮」。

「出門弗認貨」對「上床 就捉姦」。

「脂油漫肚子」對「耳朵當眼睛」。

「九戰魏文通」對「三請諸葛亮」。

「猢猻撮把戲」對「曲蟮唱山歌」。

「羅漢請觀音」對「賭神收徒弟」。

六字者如:

「大事化為小事」對「壞人帶累好人」。

「一百步裡大王」對「六十日頭財主」。

「青面孔,綠髭鬚」對「大耳朵,白腳爪」。

「得一日度一日」對「幫三年學三年」。

「老壽星唱曲子」對「養媳婦做媒人」。

「花對花,柳對柳「對「宮是宮,商是商」。

「一陽一弗管,一陰一弗收」對「長沒截,短沒接」。

「朝求升,暮求合」對「日弗困,夜弗眠」。

「前也河,後也井」對「口是風,筆是蹤」。

七字者如:

「今日不知明日事」對「新年原是舊年人」。

「朝踏露水夜踏霜」對「橫切蘿蔔豎切菜」。

「一人終無兩人智」對「十年倒有九年荒」。

「清官難斷家常事」對「皇天弗富命窮人」。

「搓得突欒捻得匾」對「看時容易做時難」。

「男是冤家女是累」對「雞來討債鴨來愁」。

八字者如:

「三日扳罾,四日浪網」對「千人吃藥,一人還錢」。

「響屁弗臭,亮屋弗漏」對「天火該燒,人命該遭」。

「醬缸邊總有日頭過」對「行灶裡推出木柴來」。

「家火弗起,野火弗發」對「柴船是去,米船是來」。

「走路防跌,吃飯防噎」對「落水要命,上岸要錢」。

「兵來將當,水來土掩」對「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吃得瀉得,怪我不得」對「千差萬差,來人弗差」。

「捨得自己,贏得他人」對「弗見高山,那見平地」。

《三山笑史》中有一條,語雖近俚,而對句極巧便渾成。

果爾,則賓主皆通人,其互嘲亦工力悉敵矣。

因節錄之云:有村館延師課子者,故事每遇七夕,師若住館,主人例設酒筵以娛客。

師亦一習一 聞其說。

適遇七夕,師探知廚中並未庀具,至夜寂然,因呼其徒命對云:「客舍淒清,恰是今宵七夕。」

徒不能對,以告其父。

主人知其意,笑曰:「我忘之矣!」因代對云:「寒村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迨至中秋,又寂然。

師復呼其徒命對云:「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

其父笑曰:「我又忘之,奈何?」

因復代對云:「黃花如有約,重一陽一以後待何遲?」

其師無如之何。

直至重一陽一,又寂然。

復呼其徒命對云:「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

其父大笑曰:「師誤矣!三傑是漢人,狄仁傑是唐一人,師忘之乎?」

師語其徒曰:「我實不忘。

汝父前唐後漢記得許熟,乃一飯而屢忘之乎!」

近日坊間有《古今巧對匯鈔》之刻,為張逢源及其徒劉鳳岐所輯,不詳何許人也。

詞多近俚,又不注所據何書,殊不足尚。

唯俚而巧亦有可為啟蒙之助者。

茲稍為抉擇,存其尤雅馴若干聯如下云:

林聰幼時,客見其目奇,出對云:「重瞳項羽重瞳舜,只有二人。」

二人兩字,內有三層照應聰對云:「九尺曹一交一 九尺湯,尚多四寸。」

又,邑宰謁其父,見白犬顧主,命對云:「白犬當門,兩眼睜睜唯顧主。」

聰對云:「黃蜂出洞,一心耿耿只從王。」

姚廣孝遇巡街林御史,林出對云:「風吹羅漢搖姚和尚。」

姚對云:「雨打金剛淋林大人。」

按:此條見徐興公《榕一陰一新檢》,以為吾閩鼓山和尚瑤公與林太史志相戲答語。

高季迪留姚廣孝飲,命一妓佐酒。

姚出對云:「虞美人穿紅繡鞋,月下引來步步嬌。」

高對云:「水仙子持碧玉簫,風前吹出聲聲慢。」

此迭以曲牌名為對也。

劉昌八歲入庠,宗師出對云:「赤爾何如,點爾何如,各言其志。」

劉對云:「回雖不敏,雍雖不敏,請事於斯。」

相傳解縉九歲時,其父偶攜至一江一 邊洗浴,以其衣掛於老樹上,出對云:「千年老樹為衣架。」

縉對云:「萬里長一江一 作浴盤。」

又,解縉同父見一女子吹一簫,父出對云:「仙子吹一簫,枯竹節邊生玉筍。」

縉對云:「佳人撐傘,新荷葉底露金蓮。」

李東一陽一同友人聞蟬聲,友人出對云:「蟬以翼鳴,不啻若自其口出。」

李對云:「龍從角聽,毋乃不足於耳歟。」

程敏政以神童至京,宰相李賢欲以女妻之,因指席上果品出對云:「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對云:「有杏幸不須梅媒。」

唐六如出對云:「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

陳白一陽一對云:「壁上幾行文字,哪個漢書?」

有一學正與秀才爭產,訟之官,官出對云:「學正不正,諸生皆以為歪。」

秀才對云:「相公言公,百姓自然無訟。」

有二士夜間對月。

一士出對云:「移椅倚桐同玩月。」

友對云:「點燈登閣各攻書。」

李西涯在翰林,見一武職指揮祭神,因出對云:「指揮燒紙灰,紙灰飛上指揮頭。」

武職對云:「修撰進饈饌,饈饌飽充修撰腹。」

有偶見籬邊兩犬相視者,因取卦名作對云:「大畜革隔離籬觀小畜;家人臨困睡也渙喚同人。」

有一女客、一釋子同搭船者,女客即景出對云:「和尚撐船,篙打一江一 心羅漢。」

釋子應聲云:「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有一釋子與一妓同舟渡一江一 ,釋子出對云:「一個美人對月,人間天上兩嬋娟。」

妓對云:「五百羅漢渡一江一 ,岸畔波心千佛子。」

又一對云:「碧紗帳裡坐佳人,煙籠芍葯;清水池邊洗和尚,浪滾葫蘆。」

有一人同友至家,值其妹在窗前捫虱者。

其妹出對云:「阿兄門外邀雙月朋。」

對云:「小妹窗前捉半風虱。」

按:以上四條,原本皆作蘇東坡、秦少游、佛印及蘇小妹事,殊屬無稽。

今並削其名,而姑存其語。

蜀中有一奇童應試,太守見其袖底有紅花一朵,出對云:「書生袖裡攜花,暗藏春一色 。」

童對云:「太守堂前秉鑒,明察秋毫。」

有姐妹三人與其兩婢因犯奸事同到官者,官出對云:「三女成一姦一,二女都從一女起。」

蓋欲重按其長,而寬其少者。

少者遽對云:「五人共傘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因笑而並釋之。

祝枝山同沈石田月下飲酒,祝出對云:「月半月圓,世上亦稱月半。」

沈對云:「日中日昃,人間盡道日中。」

又,祝出對云:「池中荷葉魚兒傘。」

沈對云:「樑上蛛絲燕子簾。」

又,枝山見有師姑收稻,而自挑回者,出對云:「師姑田里擔禾上和尚。」

石田對云:「美一女 窗前抱繡裁秀才。」

項炯幼同師舟行,見雲起不雨。

師出對云:「密雲無雨,通州水下通舟。」

項對云:「巨野有秋,即墨田多積麥。」

吳文泰使人買木,歸遲。

丁遜學令四工人合造一器,出對云:「二人抬木歸來晚,人短木長。」

吳對云:「四口興工造器成,口多工少。」

顧鼎臣之父出對云:「柳線鶯梭,織就一江一 南三月景。」

鼎臣對云:「雲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

陳起宗從師舟行,見岸上馬過,師出對云:「馬足踏開岸上沙,風來復合。」

陳對云:「櫓聲撥散一江一 中月,水定還圓。」

徐階幼時應考,適風吹鵲巢落地。

宗師命對云:「風落鵲巢二三子,連窠科及地第。」

徐對云:「雨淋猿穴眾諸侯,待漏朝天。」

沈義甫八歲時,其師命對云:「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沈對云:「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萬安幼時,有客出對云:「日出東,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

萬對云:「子居左,女居右,世間定配好人。」

盧楠戲其同年王雲鳳,出對云:「鳥入風中,銜出蟲而作鳳。」

王對云:「馬來蘆畔,吃盡草以為驢。」

蓋各以名姓互相嘲也。

唐伯虎聞友人夜半生子,出對云:「半夜生孩,亥子二時難定。」

祝枝山對云:「百年匹配,己酉兩姓相當。」

呂原與謝一夔同對酒聽簫,謝出對云:「呂先生品簫,須添一口。」

呂對云:「謝狀元射策,何吝片言。」

林大欽幼時,喜作大言,師出對云:「議論吞天口。」

大欽對云:「功名志士心。」

俗傳「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

以為唐六如所作,或雲張日晉所作。

黃玘八歲,一御史招至舟中,出對云:「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黃對云:「杖量地面,地長杖短短量長。」

唐伯虎同友人閒行郊外,即景出對云:「嫂掃亂柴呼叔束。」

友對云:「姨移破桶令姑箍。」

有塾師出對云:「論語二十篇,唯鄉一黨一 篇無子曰。」

一童子對云:「周易六一四 卦,獨乾坤卦有文言。」

有抱關吏懸賞出對云:「開關早,關關遲,聽過客過關。」

久之無應者,一童子對曰:「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嘉慶中,吾鄉兩首縣,閩縣令為王畹馨先生紹蘭,侯官令為山左畢所讜。

畢軀材偉岸,有曹一交一 之目;王極矬小,於畢尚不能肩隨。

然王固領袖也。

一日與眾邑侯衙參撫署,汪稼門中丞目而笑曰:「兩首縣如兄弟,仍不能無先後之分。

王畢二君,迥不相侔,我有一對,請諸君屬之,云:『兄長上聲弟長,乍見都疑長是長上聲』。」

眾皆默然。

時方辦理清查兩首縣總司局務,王應聲云:「倉空庫空去聲,從今但願空去聲無空。」

中丞稱其工敏。

余養痾浦城,喜課幼孫屬對,以為消遣。

時佳孫十二歲,儔孫甫九歲。

一日晨起盥洗,偶以「銅盆」命對,佳孫應聲曰:「玉爵。」

又以「桑葉洗眼」命對,儔孫應曰:「杏花插頭。」

佳孫曰:「柳汁染衣。」

值春分日,以「日夜分」命對,佳孫曰:「風雲會。」

余每笑其喜學大言也。

又值聽雨夜坐,以「清明時節雨紛紛」命對,兩孫俱有窘狀。

其母楊氏飭之曰:「此《千家詩》中語,何不即以《千家詩》集句對云『歌管樓台聲細細』乎?」

余為之囅然。

又一日,以「牡丹花富貴」命對,儔孫曰:「松柏樹長春。」

佳孫尚未能對,適歸祝門長女在側,曰:「頃聞汝讀杜老《秋興》詩,何不云『楓樹氣蕭森』乎?」

此等雖不得為巧對,而童稚天機,閨闈韻事,不忍過而輒忘也。

因附記於卷末雲。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楹聯叢話全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