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春官宗伯第三·郁人/典瑞: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實彝而陳之。凡祼玉,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郁人/典瑞

周禮

春官宗伯第三·郁人/典瑞

郁人掌祼器。

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實彝而陳之。

凡祼玉,濯之陳之,以贊祼事,詔祼將之儀與其節。

凡祼事,活盥。

大喪之渳,共其肆器。

及葬,共其祼器,遂狸之。

大祭祀,與量人受舉斝之卒爵而飲之。

【譯文】

郁人掌管行裸禮的器具。

凡祭祀或招待賓客有行裸禮的事,就調和郁鬯盛在彝中而加以陳設。

凡行裸禮用的圭瓚、璋瓚,要洗滌乾淨,加以陳設,而佐助行裸禮,告教[王]獻裸的禮儀和時間。

凡行裸禮都要洗手。

有大喪將洗沐一屍一體,供給洗沐所用的器具。

到將出葬時,供給[設遣奠]所需的裸器,用畢隨即埋掉。

大祭祀[的禮儀完畢後],同量人一起接受[王]所賜最後一斝酒而飲之。

鬯人掌共秬鬯而飾之。

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門用瓢繼,廟用修,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概,凡副事用散。

大喪之大渳,設鬥,共其釁鬯。

凡王之齊事,共其釁鬯。

凡王吊臨,共介鬯。

【譯文】

鬯人掌管供一應櫃鬯並用布巾覆蓋。

[祭祀盛酒的器具],凡祭祀社稷用大墾,在國都城門舉行縈祭用瓢盛酒,宗廟祭祀用卣尊,凡祭祀山川和四方用蜃尊,凡行埋祭用概尊,凡毀折牲體(祭祀四方小神]用散尊。

大喪將為一屍一體沐洗,就設置鬥,供給塗抹一屍一體用的櫃鬯。

凡王齋戒,供給[沐洗用的]櫃鬯。

凡王臨吊臣下,供給灑被王身用的櫃鬯。

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

大祭祀,夜□虖旦,以嘂百官。

凡國之大賓客、會同、軍旅、喪紀,亦如之。

凡國事為期,則告之時。

凡祭祀面禳釁,共其雞牲。

【譯文】

雞人掌管供給[祭祀用的]雞牲,辨別雞牲的毛色。

舉行大祭祀,夜將盡時就呼喊天亮了以叫起百官。

凡王國有招待來朝諸侯、會同、征伐、喪事等,也這樣做。

凡王國有事確定了行事的時間,就把時問報告主事官吏。

凡祭祀,或四面禳祭[以消災],或舉行釁禮,供給所需的雞牲。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詔其酌,辨其用與其實。

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其朝踐用兩獻尊,其再獻用兩象尊,皆有罍。

諸臣之所昨也,秋嘗、冬烝,祼用斝彝、黃彝,皆有舟。

其朝獻用兩著尊,其饋獻用兩壺尊,皆有罍,諸臣之所昨也。

凡四時之閒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

其朝踐用兩大尊,其再獻用兩山尊,皆有罍,諸臣之所昨也。

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齊獻酌,醴齊縮酌,盎齊兌,凡酒修酌。

大喪,存奠彝。

大旅,亦如之。

【譯文】

司尊彝掌管六尊、六彝的陳列位置,告教執事者酌酒,辨別各種尊彝的用途以及所當盛的酒。

[宗廟]春季舉行祠祭,夏季舉行榆祭,行裸禮用雞彝、鳥彝,都有托盤;行朝踐禮用兩犧尊,行醑禮用兩象尊,[春祠和夏禴]都設有基,供諸臣酌酒行自酢禮。

秋季舉行嘗祭,冬季舉行熏祭,行裸禮用稼彝、黃彝,都有托盤;行酯禮用兩著尊,行饋食禮用兩壺尊,(秋嘗和冬蒸]都設有孽,供諸臣酌酒行自酢禮。

凡四季之間的祭祀,如追享、朝享,行裸禮用虎彝、蛙彝,都有托盤;行朝踐禮用兩大尊,行醑禮用兩山尊,(追享和朝享]都設有基,供諸臣酌酒行自酢禮。

凡六彝、六尊中之酒的酌用,郁鬯要經過搓拌[再過濾而後]酌用,醴齊(用茅草]過濾而後酌用,盎齊[用清酒摻和]經過濾而後酌用,三酒要摻和明水[再過濾而後]酌用。

王、王后或太子的喪事,省視舉行大遺奠時所設的彝尊。

舉行大旅祭也負責省視彝尊。

司幾筵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須知與其位。

凡大朝覲、大饗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依,依前南鄉,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純。

左右玉幾,祀先王昨席,亦如之。

諸侯祭祀席,黼筵、繢純,加莞席、紛純,右雕幾。

昨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

筵國賓於牖前,亦如之,右彤幾。

甸役,則設熊席,右漆幾。

凡喪事,設葦席,右素幾。

其柏席用萑,黼純,諸侯則紛純,每敦一幾。

凡吉事變幾,凶事仍幾。

【譯文】

司幾筵掌管五幾、五席的名稱種類,辨別它們的用途和所當布設的位置。

凡大朝覲、大饗禮、大射禮,凡封建國家、策命諸侯,在王位設置黼依,黼依的前邊面向南布設有黑一絲帶鑲邊的莞席,莞席上加放邊緣畫有雲氣圖案的五彩蒲席,蒲席上再加繡有黑白花紋鑲邊的竹蓆,席左右兩端設玉幾。

[為王]祭祀先王和接受酢酒所佈的席也是這樣。

諸侯祭祀宗廟,(為神]布設邊緣繪有花紋的蒲席,蒲席上加用黑色絲帶鑲邊的莞席,席右端設雕幾。

為諸侯接受酢酒設帶有黑色鑲邊的莞席,莞席上加放邊緣繪有花紋的五彩蒲席。

(在王的宗廟裡]為國賓在室窗前布席也是這樣,[為國賓中的孤卿大夫]在席的左端設紅漆幾。

[王]發徒役田獵,[在立表處舉行貉祭時]就設熊席,席右端設黑漆幾。

凡喪奠,設葦席,席的右端設素幾;[奠祭時]放置黍稷的席是邊緣繪有黑白兩色花紋的萑席,諸侯[設奠放黍稷的席]就用黑色絲帶鑲邊,每隻敦放在一張几上。

凡吉禮[隨著儀節的進行]要變換幾,凶禮則仍沿用一幾。

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

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

既事,藏之。

凡官府、鄉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詔王察群吏知治。

上春,釁寶鎮及寶器。

凡吉凶之事,祖廟之中,沃盥,執燭。

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媺惡。

若遷寶,則奉之。

若祭天之司民、司祿而獻民數、谷數,則受而藏之。

【譯文】

天府掌管始祖廟中[寶物]的收藏,以及有關的禁令。

凡王國的玉鎮和大寶器都收藏在祖廟中,如果有大祭祀或大喪事,就拿出來陳設,事畢再收藏起來。

凡[王國]各官府、各鄉、州以及各采邑治理政事的文書,都接受而加以保存,以詔告王考察官吏們的政績。

春正月,用牲血塗抹寶鎮和寶器而祭之。

凡祭祀或喪事,在祖廟中舉行,[有關官吏]洗手時就為他們持火把照明。

冬十二月,陳設玉器而占卜明年年成的好壞。

如果遷移[祖廟的]寶器就負責奉送。

如果是在[冬十月]祭祀司民、司祿的時候,[有關官吏向王]呈報人民數和穀物數,就[從王那裡]接受薄書加以保存。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與其用事。

設其服飾:王晉大圭,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公執三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繅皆三采三就。

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再就,以朝覲、宗遇、會同於王。

諸侯相見,亦如之。

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覜聘。

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兩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

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賓客。

圭璧,以祀日月星辰。

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贈賓客。

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

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

璧羨,以起度,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疏璧琮,以斂一屍一。

谷圭,以和難,以聘女。

琬圭,以治德,以結好。

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大祭祀、大族,凡賓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

大喪,共飯玉、含玉、贈玉。

凡玉器出,則共奉之。

【譯文】

掌管玉瑞、玉器的收藏,辨別它們的名稱和種類以及運用它們的事項,為它們設置裝飾物。

王腰插大圭,手執鎮圭,圭墊上用五種色彩繪飾五匝,這樣行拜日禮。

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圭墊都用三種色彩繪飾三匝;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璧墊都用兩種色彩繪飾兩匝:這樣來向王行春朝、秋覲、夏宗、冬遇和會同之禮。

諸侯相見也執同樣的瑞玉。

有刻紋隆起的圭、璋、璧、琮,它們的襯墊都用麗種顏色繪飾一匝,用以看望或慰問王。

用以璧為本的四圭祭祀天,並用以旅祭上帝。

用以琮為本的兩圭祭祀地,並用以旅祭四方名山大川。

用有勺的裸圭肆祭先王,並用以向賓客行裸禮。

用圭璧祭祀日月星辰。

用以琮為本而銳出一璋的玉器祭祀山川,並用在造贈賓客時[拿著它致辭]。

土圭用以測度四季的日影、月影,封建諸侯國就用以測度地域。

珍圭用以徵召諸侯,撫恤災荒。

牙璋用以發兵,用以調動駐守的部隊。

璧的徑長可用作度量的標準。

用絲帶貫穿圭、璋、璧、琮、琥、璜溝紋(中的孔眼],使璧、琮上面的溝紋上下貫通,這樣用來斂一屍一。

谷圭用以調和仇怨,用以行聘女禮。

琬圭用以表彰有德的諸侯,用以締結[諸侯間的]友好。

琰圭用以[告喻諸侯]改變行為,消除惡行。

舉行大祭祀、大旅祭,以及凡招待賓客的事,供給所需的玉器並奉送[到行禮之處]。

有大喪,供給所需的飯玉、含玉和贈玉。

凡有玉器賜出,就供給並奉送[到被賜者之處]。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周禮
天官塚宰第一·敘官天官塚宰第一·大宰天官塚宰第一·小宰天官塚宰第一·宰夫天官塚宰第一·宮正/外饔天官塚宰第一·亨人/獸醫天官塚宰第一·酒正/掌次天官塚宰第一·大府/職幣天官塚宰第一·司裘/內樹天官塚宰第一·九嬪/女史天官塚宰第一·典婦功/夏采地官司徒第二·敘官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地官司徒第二·小司徒地官司徒第二·鄉師/比長地官司徒第二·封人/均人地官司徒第二·師氏/媒氏地官司徒第二·司市/掌節地官司徒第二·遂人/土均地官司徒第二·草人/羽人地官司徒第二·掌葛/槁人春官宗伯第三·敘官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春官宗伯第三·小宗伯春官宗伯第三·肆師春官宗伯第三·郁人/典瑞春官宗伯第三·典命/職喪春官宗伯第三·大司樂/小師春官宗伯第三·瞽蒙/司干春官宗伯第三·大卜/詛祝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夏官司馬第四·敘官夏官司馬第四·大司馬夏官司馬第四·小司馬/司險夏官司馬第四·候人/司右夏官司馬第四·虎賁氏/道右夏官司馬第四·大馭/形方式夏官司馬第四·山師/都司馬秋官司寇第五·敘官秋官司寇第五·大司寇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秋官司寇第五·士師/朝士秋官司寇第五·司民/掌戮秋官司寇第五·司隸/庭氏秋官司寇第五·銜枚氏/司儀秋官司寇第五·行夫/朝大夫冬官考工記第六·總敘冬官考工記第六·輪人/輈人冬官考工記第六·築氏/玉人冬官考工記第六·磬氏/車人冬官考工記第六·弓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