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地官司徒第二·遂人/土均: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法。五家為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周禮》地官司徒第二·遂人/土均

周禮

地官司徒第二·遂人/土均

遂人掌邦之野。

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法。

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

以歲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器,教之稼穡。

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氓,以樂昏擾氓,以土宜教氓稼穡,以興鋤利氓,以時器勸氓,以疆予任氓,以土均平政。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

上地,夫一廛,田百畝萊五十畝,余夫亦如之。

中地,夫一廛,田百畝,余夫亦如之。

下地,夫一廛,田百畝,菜二百畝,余夫亦如之。

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塗,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幾。

以歲時登其夫家之眾寡,及其六畜、車輦,辨其老、幼、廢、疾,與其施捨者,以頒職作事,以令貢賦,以令師田,以起政役。

若起野役,則令各帥其所治之民而至,以遂之大旗致之,其不用命者,誅之。

凡國祭祀,共野牲;令野職。

凡賓客,令修野道而委積。

大喪,帥六遂之役而致之,掌其政令。

及葬,帥而屬六紼,及窆,陳役。

凡事致野役,而師田作野民,帥而至,掌其政治禁令。

【譯文】

遂人掌管王國的野地。

按照地圖劃分田野,制定縣鄙等的區劃。

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四里為一酇,五酇為一鄙,五鄙為一縣,五縣為一遂,都有一定的地域,挖溝種樹為界,使各自掌管區域內的政令、刑罰和禁令,按照一年的四季清查區域內的人民,而授給他們田地,檢閱他們的武器和器械,教他們種莊稼。

凡治理野地:用最低服役人數的名冊來徵召民夫[服役],用田地和房宅使民眾安定,用鼓勵民眾成婚來使民和順,用各種土壤所適宜的種植來教民種莊稼,用興起互助來使民獲得好處,用鑄造四時所用的農具來鼓勵農民耕作,用多授給強有餘力的農民土地來任用民力,用按土地合理徵收賦稅的法則來使賦稅公平。

辨別野地的土地,分為上地、中地、下地,據以頒授田地和宅地。

上地,一夫授給一處宅地,田一百畝,休耕地五十畝,余夫也照這樣授田;中地,一夫授給一處宅地,田一百畝,休耕地一百畝,余夫也照這樣授田;下地,一夫授給一處宅地,田一百畝。

休耕地二百畝,余夫也照這樣授田。

凡治理野地的田地,夫與夫的田之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與十夫的田之間有溝,溝上有畛;百夫與百夫的田之間有洫,洫上有途;千夫與千夫的田之間有澮,澮上有道;萬夫與萬夫的田之間有川,川上的路,通達畿內各地。

按照一年的四季登記男女人數的多少,以及六畜、車輛的數目,辨別老幼、殘疾和那些應當免除賦稅徭役的人,以分配職事使民眾工作,以使民眾繳納貢賦,以徵調民眾參加征伐、田獵,以起用民眾服勞役。

如果起用野地民眾服役,就命令[屬吏]各自率領所治理的民眾到來,用遂的大旗召集他們,有不服從命令的就加以誅罰。

凡國家舉行祭祀,命令供給野地所牧養的牲畜,供給柴炭。

凡接待賓客,命令修治野地的道路並具備糧草。

有大喪,就率領六遂的役徒而到大司徒那裡,並掌管有關役徒的政令。

到出葬的時候,率領役徒牽引六綽。

到下棺的時候,就陳列役徒。

凡有[興建工程的]事就召集野地的役徒,而有征伐、田獵的事就徵調野地的民眾,率領他們到來,掌管有關他們的政令、治理和禁令。

遂師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

以時登其夫家之眾寡、六畜、車輦,辨其施捨與其可任者。

經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周知其數而任之,以徵財征。

作役事,則聽其治訟。

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時事。

凡國祭祀,審其誓戒,共其野牲,入野職野賦於玉府。

賓客,則巡其道修,庀其委積。

大喪,使帥其屬以幄帟先,道野役。

及窆,抱磨,共丘籠及蜃車之役。

軍旅、田獵,平野民,掌其禁令,比敘其事而賞罰。

【譯文】

遂師各自掌管所治理的遂的政令和戒禁,按時登記遂中男女人數的多少,以及六畜、車輛的數目,辨別其中應當免除徭役的以及可以勝任役事的人。

在田野上劃分田界和井田,辨別今年可以耕種的土地,全面瞭解它的數量而任用農民耕種,據以徵收賦稅。

征發役徒就聽斷有關的事項和爭訟。

巡視地裡的莊稼,而安排農民互助,以幫助農忙時節[困難農戶的]農事。

凡國家舉行祭祀,督察遂民遵守誓戒,供給野地所牧養的牲畜。

[把所徵收的]野地民眾的從業稅、地稅[適合於王用的]一交一 給玉府。

[將有]賓客到來,就巡視所修整的道路,具備糧草。

有大喪,[大宰]使遂師率領下屬拿幄、簾先行,引導野地的役徒[前往墓地]。

到下棺的時候,手持執綽人名冊[查核和陳列役徒],供給用籠取土填壙起墳以及從蜃車上卸下棺柩所需的役徒。

征伐和田獵,整齊野地服役民眾的隊伍,掌管有關的禁令,比較、排列役徒的工作表現而行賞罰。

遂大夫備掌其遂之政令。

以歲時稽其夫家之眾寡、六畜田野,辨其可任者與其可施捨者,以教稼穡,以稽功事,掌其政令戒禁,聽其治訟,令為邑者。

歲終則會政致事。

正歲,簡稼器,修稼政。

三歲大比,則帥其吏而興甿,明其有功者,屬其地治者。

凡為邑者,以四達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

【譯文】

遂大夫掌管本遂的政令,按照一年的四季稽查遂中男女的多少,以及六畜、田地的數量,辨別遂中可任役事的和可以免除役事的人,教他們種莊稼,考察他們的工作成績,掌管有關的政令和禁戒,聽斷有關的事項和爭訟。

命令治理邑里的屬吏,每年[夏歷]年終總結政事上報。

[夏歷]正月,檢閱農具,[教民]做好各項備耕工作。

三年大校比,就率領屬吏薦舉民眾中賢能的人,表彰屬吏中有功的人,聚集各級屬吏[教導他們做好工作]。

凡治理邑

裡的官吏,告誡他們以四項大事作為工作的重點,並據此對他們進行賞賜、誅罰、罷免或提升。

縣正各掌其縣之政令、征、比。

以頒田里,以分職事,掌其治訟,趨其稼事而賞罰之。

若將用野民,師田、行役、移執事,則帥而至,治其政令。

既役,則稽功會事而誅賞。

【譯文】

縣正各自掌管本縣的政令、征發和校比,而頒授田地和宅地,分配各種職事,掌管聽斷有關的事項和爭訟,督促人們耕作,並進行賞罰。

如果將徵用野地的民眾參加征伐、田獵、巡狩、勞役,或調用民眾幫助困難戶.就率領役徒到來,,掌管有關的政令。

役事完畢後,就稽考、總結他們的工作情況並加以賞罰。

鄙師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凡作民,則掌其戒令。

以時數其眾庶,而察其■惡而誅賞。

歲終,則會其鄙之政而致事。

【譯文】

鄙師各自掌管本鄙的政令和祭祀。

凡徵調民眾服役就掌管有關的戒令。

按季節清點鄙中的民眾,考察他們的表現好壞而加以賞罰。

[夏歷]年終,就總結本鄙的政事而向上級報告。

酇長各掌其酇之政令。

以時校登其夫家,比其眾寡,以治其喪紀祭祀之事。

若作其民而用之,則以旗、鼓、兵革帥而至。

若歲時簡器,與有司數之。

凡歲時之戒令,皆聽之。

趨其耕耨,稽其女功。

【譯文】

酇長各自掌管本都的政令,按季清查登記酇中男女的多少,治理酇中的喪事、祭祀等事。

如果徵調酇民服役,就率領役徒帶著旗鼓兵器和甲冑到來。

如果到了每年按季檢查農具、武器和器械的時候,就同遂大夫共同統計。

凡一年四季[上級卡,達的]最令,都接受而執行、督促酇民耕作,考核婦女的工作成績。

裡宰掌比其邑之眾寡,與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

以歲時合耦於鋤,以治稼穡。

趨其耕耨,行其秩敘,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征斂其財賦。

【譯文】

裡宰掌管清查本裡男數的多少,以及六畜、武器和器械數,執行有關本裡的政令。

按照一年的四季在鋤處對農民進行耦耕的搭配,以進行耕種,督促農民耕作,安排[農民相互幫助以行耦耕的]先後次序,以待執行遂人和司稼徵稅的命令,而徵收裡中的賦稅。

鄰長掌相糾相愛。

凡邑中之政,相贊。

徙於他邑,則從而授之。

【譯文】

鄰長掌管[使鄰中居民]相互糾察和相互托付。

凡[上級下達]裡中的政令都協助執行。

[鄰中有居民]遷徙到別的邑里,就跟從[遷徙者]把他一交一 付給當地官吏。

旅師掌聚野之鋤粟、屋粟、間粟,而用之。

以質劑致民,平頒其興積,施其惠,散其利,而均其政令。

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凡新氓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以地之媺惡為之等。

【譯文】

旅師掌管儲積野地的鋤粟、屋粟和閒粟而(在必要時]加以運用。

[用時]憑質劑會聚民眾,平均地頒授所徵收儲積的以上三種稅糧,以救濟民眾的生活和生產,而使[有關救濟的]政令執行得公正。

凡所用糧,春季借貸[給困難的民戶]而秋季要收回。

凡新遷來的民眾有所請求都處理答覆,[在一定時期內]使他們不負擔賦稅徭役,按照土地的好壞分等級[授給他們]。

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

若有會同、師田、行役之事,則以縣師之法作其同徒輂輦,帥而以至,治其政令,以聽於司馬。

大喪,帥蜃車與其役以至,掌其政令,以聽於司徒。

【譯文】

稍人掌管發佈有關井田[出車徒]的政令。

如果有會同、征伐、田獵、巡狩、勞役的事,就依照縣師的指示,征發公邑各同的士徒和車輛,率領著來到[大司馬那裡],掌管[對於所率徒眾的]政令,而聽從大司馬的指揮。

有大喪,率領蜃車及其役徒到來,掌管對於題率役徒的政令,而聽從大司徒的指揮。

委人掌斂野之賦斂薪芻。

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賓客,以甸聚待羈旅。

凡其餘聚,以待頒賜,以式法共祭祀之薪蒸木材。

賓客,共其芻薪。

喪紀,共其薪蒸、木材。

軍旅,共其委積、薪芻,凡疏材,共野委兵器,與其野囿財用。

凡軍旅之賓客館焉。

【譯文】

委人掌管徵收野地的從業稅,收取薪柴和飼草,凡草木的果實、木材,凡可以蓄聚之物[都加以收取儲備]。

用稍地的蓄聚物接待賓客,用甸地的蓄聚物供一應寄居的旅客,用縣地、都地的蓄聚物頒授[困難的民眾]或賞賜[所喜歡的人]。

依舊例供給祭祀所需的粗細薪柴和木材,接待賓客供給所需的飼草和薪柴,有喪事供給所需的粗細薪柴和木材,有征伐供給所儲備的薪柴、飼草和草木果實,供給守衛野外儲備所需的武器和器械,以及為苑囿設置藩籬所需的木材。

凡助王征伐的諸侯,為他們安排館舍。

土均掌平土地之政。

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貢,以和邦國、都鄙之政令、刑禁。

與其施捨、禮俗、喪紀、祭祀。

皆以地媺惡為輕重之法而行之,掌其禁令。

【譯文】

土均掌管使土地稅合理,使山林川澤之稅合理,使各種從業稅合理,使[各諸侯國進獻的]貢物合理。

宣佈有關諸侯國和采邑的政令、刑法、禁令以及免除賦稅徭役的原則,禮俗、喪事、祭祀,都依據土地的好壞作為輕重的原則而加以實行,掌管有關的禁令。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周禮
天官塚宰第一·敘官天官塚宰第一·大宰天官塚宰第一·小宰天官塚宰第一·宰夫天官塚宰第一·宮正/外饔天官塚宰第一·亨人/獸醫天官塚宰第一·酒正/掌次天官塚宰第一·大府/職幣天官塚宰第一·司裘/內樹天官塚宰第一·九嬪/女史天官塚宰第一·典婦功/夏采地官司徒第二·敘官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地官司徒第二·小司徒地官司徒第二·鄉師/比長地官司徒第二·封人/均人地官司徒第二·師氏/媒氏地官司徒第二·司市/掌節地官司徒第二·遂人/土均地官司徒第二·草人/羽人地官司徒第二·掌葛/槁人春官宗伯第三·敘官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春官宗伯第三·小宗伯春官宗伯第三·肆師春官宗伯第三·郁人/典瑞春官宗伯第三·典命/職喪春官宗伯第三·大司樂/小師春官宗伯第三·瞽蒙/司干春官宗伯第三·大卜/詛祝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夏官司馬第四·敘官夏官司馬第四·大司馬夏官司馬第四·小司馬/司險夏官司馬第四·候人/司右夏官司馬第四·虎賁氏/道右夏官司馬第四·大馭/形方式夏官司馬第四·山師/都司馬秋官司寇第五·敘官秋官司寇第五·大司寇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秋官司寇第五·士師/朝士秋官司寇第五·司民/掌戮秋官司寇第五·司隸/庭氏秋官司寇第五·銜枚氏/司儀秋官司寇第五·行夫/朝大夫冬官考工記第六·總敘冬官考工記第六·輪人/輈人冬官考工記第六·築氏/玉人冬官考工記第六·磬氏/車人冬官考工記第六·弓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