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二:金華張君孟兼、稽考異同,集為章句,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二

南村輟耕錄

卷二十二

◎聖門弟子孔門弟子姓字,見諸《家語》、《論語》、《史記等書》。

金華張君孟兼、稽考異同,集為章句,以便記誦。

即古急就之義也。

其文曰:「昔聖門,弟了三千。

身通六藝,七十二人、德行著稱,顏回子淵,冉耕伯牛,閔損子騫,及冉雍仲弓,為四科之先。

宰予子我(並魯人),端木賜子貢(衛人),言語是稱,賜言多中,乃多才藝。

仲由季路(陳人),冉求子有(魯人),政事並著。

言偃子游(吳人)。

卜商子夏(衛人),文學著名,孰可方駕,曾參子輿,純孝全歸,父點子皙,浴沂舞雩。

回父無繇(並魯人),仲由同字。

有公皙哀(齊人),字以季次。

縣成子祺,左郢子行(並魯人)。

樂?(亡)顏噲,同字子聲。

其字子羽,澹台滅明(並魯人)。

子之是字,公祖句茲(亡),其有秦非,亦字子之。

孔忠子蔑,叔仲會子期。

乃子旗字者,粵巫馬施。

顏之僕子叔,申棖子續。

商瞿子木(並魯人),蘧瑗伯玉(衛人),有若子有。

公伯寮子周(並魯人)。

其申一黨一 (一作續)者,止字曰(亡),司馬黎耕(宋人)。

乃字子牛。

顓孫師子張(陳人),公冶長子長(齊人),一字子禽,其陳亢子亢(陳人),名而不字,唯句井強,高柴子羔(並衛人),公肩走子中(亡)。

有南宮適子容(魯人),薛邦子從(亡)。

公西箴(魯人)及公西輿如(亡),字子上同。

穰駟赤子徒(秦人)。

子潔子庸(衛人),漆雕開(魯人)琴牢,子開字同,宓不齊子賤(並衛人)。

步叔乘子車(齊人),其漆雕哆巽。

子斂字俱(並魯人)。

粵梁?者。

其字叔魚(齊人)。

秦祖子南(秦人),樊鬚子遲(齊人)。

亦有後處。

字以裡之(亡),原憲(魯人)燕及(亡)同字子思。

鄭國榮?。

字子徒子祺。

伯虔子析,公首夏子乘。

施之常子恆(並亡)。

公良孺子正(陳人)。

冉孺子魯,冉季子產。

字子柳者顏幸(並魯人)。

字子象者縣?。

石作蜀子明(並亡),公孫龍子石(楚人)。

商澤子季,奚谷箴子皙之。

罕父黑子索,其原亢籍。

仍字子籍(並亡),字子丕字子丕者,曰惟秦商(楚人)。

秦冉字開,顏祖字襄。

(並亡)任不齊子選(楚人),曹恤子循,漆雕徒父。

字曰子文。

顏高(一作刻)子驕,梟單子家(並亡),顏何字冉。

公西赤子華(並魯人)。

猗與多賢。

升堂入室。

慨舉世之所傳。

名固逾乎七十。

乃稽紀載。

尚遺其實。

《家語》、《史遷》,所錄不一。

嗟嗟小子,何敢忘逸?重列以自識,俾蒙士之易述。

其不銓次,豈緣聲律,不韙之罪,莫敢自恤,尚同好事之子,幸有以釘愚之失。

顏無繇(音遙,音由)縣(音玄)成公祖句茲(音鉤)句(音勾)井︹宓(音密,當作伏)不齊漆雕哆(音侈者反)巽(音圭)巽巽(音梟)梟單(音善)◎黃河源潘昂霄志曰:延?乙卯春,聖天子以四海萬國之廣,軫念庶民艱虞罔控告也,分使詣外郡諸道,布揚德心,戚休興替之,清污揚激之。

畿甸密邇,獨不得均其澤。

越五月,詔前翰林學士承旨臣闊闊出、翰林侍讀臣昂霄,奉使宣撫京畿西道。

臣昂霄承命,驚悸罔措,唯務罄竭忠赤,盡民瘼後已。

闊公一日語昂霄:余「嘗從余兄榮祿公都實抵西國,窮河源。」

耳之,不覺瞿然以駭,有是乎哉?請畢其語。

公曰:「世祖皇帝至元十七年,歲在庚辰,欽承聖諭:黃河之入中國,夏後氏導之。

知自積石矣,漢唐所不能悉其源。

今為吾地,朕欲極其源之所出,營一城,俾番賈互市,規置航傳。

凡物貢水行達京師,古無有也,朕為之,以永後來無窮利益。

蓋難其人。

都實,汝舊人,且一習一 諸國語。

往圖汝諧,授招討使,佩金虎符以行。

是歲四月,至河州,州東六十里,有寧河驛。

驛西南五六十里,山曰殺馬關。

林麓穹隘,譯言泰石答班。

啟足寢高,一日程,至巔西,邁愈高。

四閱月,約四五千里,始抵河源冬還。

圖城傳位置以聞,上悅,往營之。

授土蕃等處都元帥,仍金虎符,置寮采督工。

工師悉資內地。

造航為艘六十。

城傳措,工物完,闊闊出驛適相哥征昆哥臧不回,力沮,遂止。

翼歲,兄都實睹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

或泉或潦,水沮洳散渙,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勝人跡。

弗克,旁履高山,下視燦若列星。

以故名火敦惱兒。

火敦、譯言星宿也。

群流奔湊,近五七里,匯二巨澤,名阿剌腦兒。

自西租東,連屬吞噬。

廣輪馬行一日程,迤邐東鶩成川,號赤賓河。

二三日程,水西南來,名亦裡出、合赤賓。

三四日程,南來,名忽蘭。

又水東南來,名也裡術。

合流入赤賓。

其流浸大,始名黃河。

然水清,人可涉。

又一二日,岐裂八九股,名也孫斡論,譯言九度。

通廣六七里,馬亦可度。

又四五日程,水渾濁,士人抱革囊乘馬過之。

民聚落糾木斡象舟傳毛革以濟,僅容兩人。

繼是,兩山峽東。

廣可一里二里或半里,深叵測矣朵甘思東北鄙,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

其山最高,譯言騰乞裡塔,即崑崙也。

山腹至頂皆雪,冬夏不消。

士人言,遠年成冰時,六月見之。

自八九股水至崑崙,行二十日程。

河行崑崙南半日程地,又四五日程。

至地名闊即及闊提,二地相屬。

又三日程,地名哈剌別裡赤兒,四達之沖也,多寇盜,有官兵鎮防。

崑崙迤西,人簡少,多處山南。

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

獸有髦牛、野馬、狼狍、?原羊之類。

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越之者。

行五六日程,有水西南來,名納鄰哈剌,譯言細黃河也。

又兩日程,水南來,名乞兒馬出。

二水合流入河,河北行,轉西,至崑崙北。

二日程地,水過之,北流,少東,又北流,約行半月程,至貴德州,地名必赤裡,始有州事官。

府州綠河州置司,土蕃等處宣慰司所轄。

又四五日程,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

五日程,至河州安鄉關。

一日程,至打羅坑。

東北行,一日程,洮河水南來入河。

又一日程,至蘭州,其下過北卜渡,至鳴沙州,過應吉裡州,正東行,至寧夏府南。

東行,即東勝州,隸西京大同路地面。

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傍貫,莫知紀極。

山皆草山石山,至積石,方林木暢茂。

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德州必赤裡也。

漢張騫使絕域,羈聯拘執,艱厄百罹,歷大宛月氐等數國,其傍大國五六,皆稱傳聞,以為窮河源,烏能觀所謂河源哉?史稱河有兩源:一出于闐,一出蔥嶺。

于闐水北行,出蔥嶺河,注蒲類海,不流,至臨洮出焉。

今洮水自南來,非蒲類明矣。

詢之土人,言于闐蔥嶺水,其下流散之沙磧。

又有言河與天河通,尋源得織女支機石以歸。

亦妄也。

崑崙至嵩高五萬里,閬風、玄圃、積瑤、華蓋、仙人所居,又何耶?《唐史土蕃傳》:『河上流由河洪濟梁南二千里,水益狹,春可涉,秋夏乃勝舟。

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謂崑崙。

』其言頗類。

然止稱河源。

其間云「:國家敞天威,亙天所覆燾,無間海內外,冠帶萬國,罔非臣妾。

視漢唐為不足訝。

故窮河源,去萬里,若步閨闥。

嘻,盛典也,不可不志,因志之。

都實族女真蒲察氏,統烏思臧路、暨招討都元帥,凡三至吐蕃。

闊闊出,今除甘肅行省參知政事,是歲八月初吉,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臣潘昂霄謹述。」

柯九思序云:「河源有志,自本朝始。

前乎此曷為未有?志河源者,道路遼阻,所傳聞異辭,莫能究河之源也?《山經》曰:『敦薨之水,西流,注於幼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陬。

實惟河源。

而《水經》載河出崑崙,經十餘國,乃至幼澤。

《山經》又稱:『一陽一紆之山,河出其中。

凌門之山,河出其中。

』《穆天子傳》料云:『一陽一紆之山,河曰馮夷所居,是惟河宗氏。

』釋氏《西域志》稱:『阿耨達大山上,有大淵水,即崑崙山也。

《地理志》亦稱:『崑崙山在臨羌西。

』而《漢書》載河出兩源,或稱有,或稱無。

而河源所著異同,況世殊代易,名地亦異,終莫能有究之者。

我太祖皇帝二十有一年,春正月,征西夏,夏,取臼肅等城。

秋,取西涼府。

遂過沙陀,至黃河九渡。

按崑崙當九渡下流,則崑崙固已歸我職方氏矣。

憲宗皇帝二年,命皇太弟旭烈,帥諸部軍征西域,凡六年。

辟封疆四萬里。

於是河源及所注枝出者,盡在封域之內。

當時在行有能記其說,皆得於目擊,非放也。

逮世祖皇帝,功成治定,天下殷富,遂命臣都實、置郡河源。

故翰林侍讀學士潘公,得究其詳實,搜源析派,而作斯志。

乃知更崑崙行一月,始窮河源。

於戲,當四海混一之盛,聞廣見核,致數千載莫能究者,俾後世有考而傳信焉。

豈斯文之光,實邦家無疆之休也。

公之子詡,能不墜其先業,增光而潤色之。

至順間,以同知嘉定州事來吳,將刊是書行於世,屬九思敘其說於篇端。

元統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奎章閣學士院鑒書博士文林郎柯九思序。」

◎皇太子署牒國朝政事,正六品以下官,中書奉搬署牒以命之。

牒具,中書官位最尊者,令也。

署牒者,自丞相以下,而不敢以煩令。

惟皇太子立,必兼中書令樞密使。

皇太子既受冊,即中書上日,獨署一牒。

明日,省臣以其名聞,天子即以宣命超拜五品官。

其人自非素親近有譽望取於群臣者不得也。

◎禽戲余在杭州日,嘗見一弄百禽者,蓄龜七枚,大小凡七等。

置龜几上,擊鼓以使之。

則第一等大者先至幾心伏定,第二等者從而登其背,直至第七等小者,登第六等之背,乃豎身直伸其尾向上,宛如小塔狀,謂之烏龜疊塔。

又見蓄蝦蟆九枚,先置一小墩於席中。

其最大者,乃踞坐之。

余八小者,左右對列。

大者作一聲,眾亦作一聲。

大者作數聲,眾亦作數聲。

既而小者一一至大者前,點首作聲,如作禮狀,而退,謂之蝦蟆說法。

至松一江一 ,見一全真道士,寓太古庵。

一日,取二鰍魚。

一黃色,一黑色,大小相侔者,用藥塗利刃,各斷其腰,互換接掇,首尾異色。

投放水內,浮游如故。

郡人衛立中,以盆池養之,經半月方死。

疊塔說法,固教一習一 之功。

但其質性蠢蠢,非他禽鳥可比,誠難矣哉。

若夫斷而復續,死而復生,藥歟法歟,是未可知也。

但劇戲中似此者,果亦罕見哉。

◎虎禍大德間,荊南境內,有九人山行,值雨,避於路傍舊土洞中。

忽有一虎,來踞洞口,哮咆怒視,目光射人。

內一人素愚,八人者密議。

虎若不得人,惡得去。

因詒愚者先出,我輩共掩殺之。

愚者意未決,遂各解一衣,縛作人形,擲而出之。

虎愈怒,八人併力排愚者於外,虎即銜置洞口,怒視如前。

須臾,土洞壓塌,八人皆死,愚者獲生。

夫當顛沛患難之際,乃欲以八人之智而陷一人之愚,其用心亦險矣。

天道果夢夢耶。

◎河南婦死河南婦,世為河南民家。

天兵下一江一 南,婦被虜,姑與夫行求數年,得之湖南,婦已妻千戶某,饒於財,情好甚洽,視夫姑若塗人。

會有旨,凡婦人被虜許銀贖,敢匿者死。

某懼罪,亟遣婦。

婦堅不行,夫姑留以俟,婦閉其室,弗與通,遂號慟頓絕而去,行未百步,青天無雲而雷。

回視,婦已震死。

錢唐白湛淵先生記以詩曰:「從軍古雲樂,獲罪禱應難。

母望明珠復,夫求破鏡完。

押衙逢義士,公主奉春官。

為報河南婦,天刑不可幹。」

◎玉堂嫁妓姚文公(燧)為翰林學士承旨日,玉堂設宴,歌妓羅列,中有一人,秀麗閑雅,微操閩音。

公使來前,問其履歷。

初不以實對,叩之再,泣而訴曰:「妾乃建寧人氏,真西山之後也。

父官朔方時,祿薄不足以給,侵貸公帑無償,遂賣入娼家,流落至此。」

公命之坐,仍遣使詣丞相三寶一奴一,請為落籍。

丞相素敬公意,公欲以待巾櫛,即令教坊檢籍除之。

公得報,語一小史曰:「我以此女為汝妻,女即以我為父也。」

史忻然從命,京師之人相傳以為盛事雲。

嘉興貝闕嘗有詩曰:「斷絲棄道邊,何日緣長松。

墮羽別炎洲,不復巢梧桐。

昔在至元日,六一合 車書同。

玉堂盛文士,燕集來雍雍。

金刀手割鮮,酒給葡萄濃。

坐有一枝春,秀色不可雙。

(葉)娉婷劉碧玉,綽約商玲瓏。

寶釧金雀釵,已覺燕趙空。

或聞操南音,未解歌北風。

上客驚且疑,姓字初未通。

問之慚復泣,乃起陳始終。

妾本建寧女,遠出西山翁。

父母生妾時,謂是金母童。

梨花鎖院落,燕子窺簾櫳。

迢迢官朔方,位卑食不充。

侵貸國有刑,桎梏加父躬。

粥女以自贖,白壁淪泥中。

秋娘教歌舞,屢入明光宮。

永為娼家婦,遂屬梨園工。

京華多少年,門外嘶青驄。

不如孟光丑,猶得嫁梁鴻。

自傷妾薄命,失落似秋蓬。

客聞為三吹,天道何懵懵。

遣使白宰相,削籍歸舊宗。

小史十八九,勿恨相如窮。

配爾執箕帚,今夕看乘龍。

鴛鴦並玉樹,鸚鵡開金籠。

棄汝桃花扇,紅牙不復從。

提甕自汲水,??自御冬。

時多困?軻,事或忻遭逢。

安知百尺井,忽登群玉峰。

借問為者誰,內相姚文公。」

◎數讖至元甲子,阿合馬拜中書平章,領制國用使司。

時樂府中盛唱一胡一 十八小令,知讖緯者,謂其當擅重權十八年,人未之信,果於至元壬午伏誅。

越五年丁亥閏二月,桑哥拜中書平章,立尚書省,貪暴殘忍,又十陪於阿合馬。

人亦謂桑字拆而為四十八。

桑字後改作相字,亦拆為四十八,竟不知應之於壽,或或應之於職。

然自立省之日至辛卯正月敗績,恰四十八月。

其神驗如是。

◎戎顯再生大德戊戌二月二十日,張漢臣尚書、趙松雪學士、費北山漕侯,同在杭州,泛舟過西湖。

至毛家步,上岸乘肩輿,將游水樂洞。

行里餘,逢一尼寺,趙公偕二公入寺訪親,俄而從人來報,張公之老僕戎顯卒死矣。

亟回至其所,呼救,不省,氣絕身僵。

忽有二道士過,一老一幼,雲不妨事,老者即於死人面上吹呵,幼者就籬落間摘一青葉度於老者,若作法書符狀,置死人頂上。

隨即再生。

頃間,失二道士所在。

或雲恐是洞賓變現,隱括其姓如此耳。

◎算命得子?李郭宗夏,嘗見建德路總管趙良臣,言都下有李總管者,官三品,家巨富,年逾五十而無子。

聞樞密院東有術者,設肆算命,談人休咎多奇中,試往叩焉,且語之曰:「吾之祿壽,已不必言。

但推有子與否?」

術者笑曰:「君有子矣,何為紿我。」

李曰:「吾實無子,豈紿汝耶?」

術者怒曰:「君年四十當有子,今年五十六矣,非紿我而何?」

同坐者皆軍官,見二人爭執,甚訝之。

李沉吟良久曰:「吾年四十時,一婢有娠,吾以職事赴上都,比歸,則吾妻粥之矣,莫知所往。

若有子、則此是也。」

術者曰:「此子終當還君。」

相別而出。

時坐中一千戶,邀李入茶坊,告之曰:「十五年前,吾亦無子。

因到都,置一婢,則已有孕。

到家時,適吾妻亦有孕,前後一兩月間,各生一男,今皆十五六矣,豈君之子也。」

「兩人各言婦人之容貌歲齒,相同。

李歸語於妻,妻往日誠悍妒,至是,見夫無嗣,心頗慚而憐之。

翼日,邀千戶至家,享以盛饌,與之刻期而別。

千戶先歸南一陽一府。

李以賓告於所管近侍大官,乞假前往。

大官曰:「此美事也,我當與汝奏聞。」

既而有旨,得給驛以行,凡筵席之費,皆從官力。

李至,眾官郊迎,往千戶宅,設大宴。

李所以丑獻千戶並其妻子僕妾之物甚侈,千戶命二子出拜,風度不殊,衣冠如一,莫知何者為己子。

致請於千戶,千戶曰:「君自認之。」

李諦視良久,天性感通,前抱一人曰:「此吾子也。」

千戶曰然,於是父子相持而哭,坐中皆為墮淚。

舉杯一交一 賀,大醉而罷。

明日,千戶答禮會客如昨,謂李曰:「吾既與君子矣,豈可使母子分離?今並其母以奉。」

李喜出望外。

回都,攜見大官。

大官曰:「佳兒也。」

引之入覲,通籍宿衛,後亦官至三品。

大抵人之有子無子,數使之然,非人力所能也。

而術士之業亦一精一矣。

◎夫婦入道王氏守素,錢唐民家女,其夫丁,棄家為全真道士於吳山之紫一陽一庵。

一日,召守素入山,自付四句云:「懶散六十三,妙用無人識。

逆順兩俱忘,虛空鎮常寂。」

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謂之騎鶴化。

守素遂亦束髮簪冠,著道士服,奉夫遺一屍一,二十年跡不下山。

年逾七十,幾於得道者。

神仙涉茫,故未暇論,貞守一節,乃可尚也。

丁卯進士薩都剌天錫贈之詩曰:「不見遼東丁令威,舊遊城郭昔人非。

鏡中春去青鸞老,華表山空白鶴歸。

石竹淚乾斑雨在,玉蕭聲斷采雲飛。

洞門花落無人跡,獨坐蒼苔補道衣。」

◎項節婦燕山項氏、其夫一江一 南人,行賈燕薊間。

聘項與居未幾,夫死,項時年二十,奉柩回一江一 南,誓以夫余貲養姑以自終。

比至,姑已改適,勵志孑居,以守夫祀。

?於一江一 李宗列閔其事而賦之,詩曰:「少無依倚老何堪,白髮婆娑亂不簪。

夢裡尚思一江一 北好,悔將夫骨葬一江一 南。」

◎西域奇術任子昭云:「向寓都下時,鄰家兒患頭疼,不可忍。

有回回醫官,用刀割開額上,取一小蟹,堅硬如石,尚能活動,頃焉方死。

疼亦遄止。

當求得蟹,至今藏之。」

夏雪云:「嘗於平一江一 閶門,見過客馬腹膨脹倒地。

店中偶有老回回見之,於左腿內割取小塊出,不知何物也。

其馬隨即騎而去。」

信西域多奇術哉。

◎童子屬對湖廣行省平章歸自雨中,有一童子,年七八歲,直造傘下避雨。

平章問曰:「學生能屬對否。」

曰能。

平章曰:「青矜來避雨。」

即應聲曰:「紫綬去朝天。」

平章喜,引至家,遺以果餚。

明日,除書至,拜中書平章之命,復大喜,再以楮幣采緩贈之。

◎先輩風致龍麟州先生過福建,憲府設宴,命官妓小玉帶佐觴。

酒半,憲使舉杯請曰:「今日之歡,皆玉帶為也,願先生酬之以詩。」

先生其毋辭,時先生負海內重名,雅畏清議,又不能違憲使之請,遂書一絕句云:「菡萏池邊風滿衣,木樨亭下雨霏霏,老夫記得坡仙語,病體難禁玉帶圍。」

於是舉席稱歎,盡歡而散。

蓋前輩既不肯拂人意,又不欲失所守,而且用事清切,一時風致可想見,信非野儒俗士所能及也。

◎司馬善諫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與夫人不睦,已數年矣。

翰林學士承旨阿目茄八剌死,大夫遣司馬明裡往唁之。

及歸,問其所以,明裡云:「承旨帶罟罟娘子十有五人,皆務爭奪家財,全無哀戚之情。

惟正室坐守靈幃,哭泣不已。」

大夫默然。

是夜,遂與夫人同寢,歡愛如初。

若司馬者,可謂善於寓諫者矣。

◎俞竹心術士俞竹心者,居慶元,嗜酒落魄,與人寡合。

順其意者,即與推算,醉筆如飛,略不構思,頃刻千餘言,道已往之事極驗,時皆以為異人。

至元己卯間,婁敬之為本路治中,嘗以休咎叩之,答曰:「公他日直至一品便休。」

婁深信其說,棄職別進。

適值壬午更化,俯就省掾,升除益都府判,改換押字再,宛然真書一品二字。

未幾,卒於官所。

此偶然耶,抑數使然耶?

◎犬脅生子元貞丙申秋,大都南城武仲祥家,有乳犬懷胎在脅下,忽腫成瘡。

六七日後,於瘡生五子,色皆青蒼。

每當脊樑,自頂至尾,生逆毛一道,他無所異。

又數日,瘡亦平復。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村輟耕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